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导航切换
教学与研究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荣誉
数据库收录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目录
1982年, 第1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2-08-20
上一期
下一期
政治经济部分
哲学部分
文献史料
教学难点试析
党史部分
教学难点试析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建设笔谈
学习党的十二大精神,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教学水平
教学难点试析
动态及其他
全
全选
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政治经济部分
Select
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特点
李震中
1982, (
4
): 3-7. DOI:
摘要
(
)
PDF
(778KB) (
)
马克思主义认为,计划经济乃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它却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因此,有必要弄清计划经济具有的一般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论帝国主义的腐朽性
肖德周
1982, (
4
): 8-12. DOI:
摘要
(
)
PDF
(1370KB) (
)
考察帝国主义的腐朽性,首先有一个出发点的问题。我们知道,列宁是从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出发来对帝国主义腐朽性进行研究的。列宁曾经给帝国主义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而寄生的、腐朽的和垂死的资本主义即构成这个特殊历史阶段的三个特点。
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战后帝国主义腐朽性的一些资料
史象春, 樊素洁
1982, (
4
): 13-15. DOI:
摘要
(
)
PDF
(2394KB) (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整个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它的腐朽性也在日益加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普遍呈现出“停滞膨胀”的局面。自1974—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国家出现长期持续滞胀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凯恩斯经济理论评介
黎述祚
1982, (
4
): 15-18. DOI:
摘要
(
)
PDF
(718KB) (
)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直到六十年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泛滥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从凯恩斯经济理论出发又引伸出各种各样的经济理论。虽然七十年代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生产增长速度减慢和停滞不前,失业队伍不断增大,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严重现象;用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话来说,出现了“停滞膨胀”的局面,使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政策陷于破产的境地,反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学派纷陈杂出,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及其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工业机器人对资本与劳动的影响
张恭德
1982, (
4
): 19-20,18. DOI:
摘要
(
)
PDF
(802KB) (
)
机器人,这种由电脑控制,在输进规定的程序后便能按指令对程序进行记忆和重现,并独立自主地按指令办事的机械装置,从七十年代后半期起,日益作为劳动手段,被应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在号称“机器人王国”的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的资料显示,1977年年底在使用中的机器人为3万架,而到1980年年底已增加为7万架,并预测至1985年将增加到45万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实际工资”一解
余伟民
1982, (
4
): 21-21. DOI:
摘要
(
)
PDF
(284KB) (
)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的概念是比较清楚的,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工资,即表现为货币的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实际工资的概念则容易引起误解,问题在于:把它理解为工人实际得到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即使用价值量)呢,还是理解为这些生活资料所包含的实际价值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部分
Select
《矛盾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
袁泽
1982, (
4
): 22-27. DOI:
摘要
(
)
PDF
(718KB) (
)
《矛盾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研究这个问题,对于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贡献,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在新时期里坚持毛泽东哲学思想并把它推向前进,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关于马克思“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的思想——读书札记
黄顺基, 刘炯忠
1982, (
4
): 28-32. DOI:
摘要
(
)
PDF
(958KB) (
)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一书中提出的“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的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一块基石,是马克思关于哲学史和自然科学史的一个极为深刻的概括。随着哲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这条原理必然要经受不同的考验。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等离子体的发现,更新的物质种类层子的发现和更新的物质现象裂变和聚变的发现,引起了一些人提出:是不是有脱离物质而独立发生变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的基本观点又在经受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重温马克思的有关论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审稿会综述
杨彦钧, 郭湛
1982, (
4
): 32-36. DOI:
摘要
(
)
PDF
(977KB) (
)
1982年5月3日至14曰,教育部在武汉华中工学院召开审稿会,对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哲学专业试用教材)书稿进行了讨论和审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献史料
Select
评列·伊·梅奇尼柯夫的书
格·瓦·普列汉诺夫
1982, (
4
): 37-41. DOI:
摘要
(
)
PDF
(1167KB) (
)
我国的定期出版物对已故的列·伊·梅奇尼柯夫的这本书守口如瓶。这意味着什么呢?也许它不值得注意么?然而无论什么人只要接触此书作者的观点,都不会看不见其中的内容比我国“主观社会学者们”的全部著作要更为严肃得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难点试析
Select
普列汉诺夫著作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传播
高放, 高敬增
1982, (
4
): 42-45,41. DOI:
摘要
(
)
PDF
(1741KB) (
)
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格·瓦·普列汉诺夫的名字和事迹最早是在1903年、也就是在他一生革命活动达到光辉顶点的时刻,被介绍到中国来(见这一年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的《社会党》一书)。后来在报刊上还陆续介绍过一些。但是,他的著作却是在他于1918年死后五年才开始在中国传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史部分
Select
刘少奇对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贡献
沈继英
1982, (
4
): 46-51. DOI:
摘要
(
)
PDF
(1333KB) (
)
开辟和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项重大决策,它直接关系到抗日战争的结局,关系到中国的命运和前途。这是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理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对湘赣边秋收起义若干问题的看法
刘益涛
1982, (
4
): 52-55. DOI:
摘要
(
)
PDF
(1474KB) (
)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多年来已有许多论著对这次起义作过详细的研究和评述,这对我们了解这次起义的具体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简析
索世晖
1982, (
4
): 56-59. DOI:
摘要
(
)
PDF
(721KB) (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下简称总路线)作了科学的评价,指出:“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为什么说我国建国后的头七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乔梁
1982, (
4
): 60-64. DOI:
摘要
(
)
PDF
(1217KB) (
)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即建国后的头七年,我国社会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社会?对于这个问题,在理论界和干部队伍中长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即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一种观点认为是社会主义社会;再一种观点认为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到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对当时的具体社会性质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难点试析
Select
左尔格和第一国际的最后四年
黄安淼
1982, (
4
): 65-71. DOI:
摘要
(
)
PDF
(2535KB) (
)
1872年海牙代表大会对第一国际来讲,“实际上是一个终结”。总委员会自从迁到美国以后,就很难起国际领导机构的作用了。所以目前我国出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往往对海牙代表大会后的第一国际记述从略,甚至一带而过,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认为是主义的过渡时期;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到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对当时的具体社会性质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建设笔谈
Select
讲授“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这一课题的尝试
李良多
1982, (
4
): 71-76. DOI:
摘要
(
)
PDF
(1872KB) (
)
过去我们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侧重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政党这样一类政治理论问题;而对社会主义物质基础问题却很少论证。这无论是从社会主义理论还是从社会主义实践上说,都是一个较大的缺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党的十二大精神,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教学水平
Select
政治理论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吴树青
1982, (
4
): 77-80. DOI:
摘要
(
)
PDF
(403KB) (
)
如何加强和改善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使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学会在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时自觉地应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各种资产阶级理论和观点的侵袭面前有足够的理论武器去战胜它们,这是摆在我们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难点试析
Select
引用马克思主义著作应该忠于原意
张式谷
1982, (
4
): 81-84. DOI:
摘要
(
)
PDF
(1394KB) (
)
近几年来,有少数理论著作在引用、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缺乏应有的严肃态度,有必要提请撰写文章的同志以及有关报刊、出版部门予以注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史料、观点及其他——拉萨尔研究随笔
张文焕
1982, (
4
): 85-87. DOI:
摘要
(
)
PDF
(627KB) (
)
史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没有史料就无法进行历史研究。然而,有了史料,若不用马克思主义去加以鉴别,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写不出可靠的史学著作。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对史料不加鉴别信手拈来,发挥成章,或者把别人片面地运用史如果对史料不加鉴别信手拈来,发挥成章,或者把别人片面地运用史料得出的偏颇结论介绍给人们,更会贻害无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及其他
Select
政治理论教学要提高 关键在于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几个小型座谈会简记
方元
1982, (
4
): 88-88. DOI:
摘要
(
)
PDF
(117KB) (
)
今年五、六月间,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北京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先后和本刊编辑部联合召开了三次座谈会,讨论怎样把高校政治理论教学提高一步的问题。分别参加座谈会的有人民大学文科、北京大学理科的十多位同学,和几位政治理论课教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