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运史部分
    把国际共运史的教学水平提到新的高度——共运史研究对象和教材体系问题讨论会部分发言摘要
    叶蠖生, 黄安淼, 张又清, 曹长盛, 黄宗良, 赵邨芳, 葛锡有, 何宝骥, 李良瑜, 高放, 赵育生, 王炳煜, 姜琦, 周尚文, 许俊基, 宋振国, 王兴
    1981, (5):  1-13.  DOI:
    摘要 ( )   PDF(2418KB)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四门政治理论课之一。这门课程近几年有了新的发展,各种版本的教材已经或正在陆续编印出版,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取得一些新成绩,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它的研究对象和体系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为了互通情况,交流经验,共同探讨,不断提高,进一步把共运史这门课程建设好,北京市共运史学会、北京市高等学校共运史教学协会、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和本刊编辑部于一九八一年六月八日至十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国际共运史研究对象和教材体系问题讨论会。来自全国十四个省市、二十九所高等院校的六十余位从事共运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以及专门从事共运史研究的有关单位的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先后由理夫、许征帆、张汉青、戴卓同志主持,北京市共运史学会顾问叶蠖生同志和中国人民大学付校长、《教学与研究》编委会主任霍迂吾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会上有十七位同志发了言,许多同志在小组讨论会上交流了各自看法。现将部分发言摘发如下(文内有的小标题系编者所加),我们希望国际共运史的教学科研人员继续发表意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评价伟大历史人物的光辉典范——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石仲泉
    1981, (5):  14-20.  DOI:
    摘要 ( )   PDF(1238KB) ( )  
    如何正确地评价一个在历史上建立了赫赫功勋,同时又犯过严重错误的伟大人物,这不仅在以往中国历史上没有真正解决过,而且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也是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重大课题。二十五年前,苏联领导人全盘否定斯大林,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脑际。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革命的卓越代表,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伟大领袖。可是,他晚年发动和领导“文化大革命”,又使党和国家遭到了巨大的不幸。怎样评价他的历史地位,不能不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十分关心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部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学习《实践论》
    李淮春
    1981, (5):  20-26.  DOI:
    摘要 ( )   PDF(1303KB) ( )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实践论》就是其中的光辉论著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运史部分
    从方法论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
    王强华
    1981, (5):  27-31.  DOI:
    摘要 ( )   PDF(975KB) ( )  
    当前思想理论界部分同志对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问题存在着意见分歧。有些同志坚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提法,认为只有符合上述特征的社会,方能称得上是社会主义社会,不符合上述特征的社会,就不能称社会主义社会,而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在“坚持”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部分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的基本内容
    吴树青
    1981, (5):  32-38,49.  DOI:
    摘要 ( )   PDF(2719KB) ( )  
    一、第三篇的研究对象《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是以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作为研究对象。《资本论》第一卷中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分析,是从直接生产过程的角度研究资本本身的再生产。那里是把资本主义再生产当作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划比例与调整
    胡乃武
    1981, (5):  39-42.  DOI:
    摘要 ( )   PDF(1162KB) ( )  
    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努力做到各经济部门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既反对急于求成,也反对消极情绪”。这是对我国经济建设经验的总结。这里仅就如何做到经济部门按比例地协调发展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地发展,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在生产社会化条件下,各企业各部门之间是一种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关系,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脱离其他部门而孤立地进行生产,任何一件产品都是各企业各部门分工协作的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求经济效果
    顾学荣
    1981, (5):  43-44.  DOI:
    摘要 ( )   PDF(273KB) ( )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号召我们,在经济建设中,要提高经济效果。这从理论到实践都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讲求经济效果,本来是不言而喻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对资本家的管理活动及其管理工资的认识
    许北海
    1981, (5):  45-49.  DOI:
    摘要 ( )   PDF(1377KB) ( )  
    资本家对企业的管理活动,即对直接生产过程的指挥和监督活动是不是生产劳动,与此相联系,他的利润所得是否包含有自身的劳动工资,这是近来政治经济学教学中较为普遍提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划清劳动和剥削的界限,认识资产阶级的腐朽性和历史暂时性具有理论的和实践的意义。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众说纷纭,未取得一致看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谈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与劳动强度的提高
    洪远朋
    1981, (5):  50-52.  DOI:
    摘要 ( )   PDF(573KB) ( )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三章曾经指出:“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根据马克思的这段话以及其它有关论述,有些同志认为,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必然提高劳动强度。有些同志认为,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是指资本主义机械化初级阶段讲的,现在由于自动化、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个论断已经不适用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沈德仁
    1981, (5):  52-54.  DOI:
    摘要 ( )   PDF(716KB) ( )  
    关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概念,一直是个没有引起争论的常识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在政治经济学教材和一些论著中,关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第二种说法,认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创造商品、创造新价值的劳动能力本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部分
    讲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几个问题
    董永俊
    1981, (5):  55-58.  DOI:
    摘要 ( )   PDF(609KB) (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章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这里仅就教学中碰到的几个理论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这一章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关键性的一章。学好了本章就等于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把钥匙。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中最基本的矛盾,是决定其它一切矛盾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谈谈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郑清
    1981, (5):  59-63.  DOI:
    摘要 ( )   PDF(1249KB) (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和物质及其运动密切不可分的。时间、空间是客观的、无限的,它们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的一面,是相对与绝对的对立统一。关于时间、空间的这些基本原理,恩格斯和列宁都曾作过精辟的论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1900年9月18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保尔·辛格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美因茨代表大会上关于德国帝国主义对华政策的讲话(摘要)
    梁建华
    1981, (5):  64-64.  DOI:
    摘要 ( )   PDF(360KB) ( )  
    德国的对华政策起源于世界政策,它的目的是为了在中国获取一块德国领土,通过占领一个省在中国站稳脚跟。这一对华政策后来发展的情况是众所周知的。最近几个星期,对华政策的追随者们已经达到疯狂的地步。我不必向党代表大会介绍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大家知道,一位受“匈奴演说”鼓舞的神父说,这是一场圣战,一次新的十字军东征。德国政府在中国推行的政策的各个阶段都是错误的、对人民有害的和可鄙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运史部分
    关于世界政策的决议(1900年9月德国社会民主党美因茨代表大会通过)
    梁建华
    1981, (5):  64-65.  DOI:
    摘要 ( )   PDF(534KB) ( )  
    代表大会声明: 以进行资本主义剥削和武力扩张为目的的世界政策和殖民政策(最近在远征中国时所推行的就是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首先是资产阶级为投放已经膨胀起来的资本而贪婪地寻求新的机会;其次是资产阶级已经不再满足于对国内的剥削;最后是每个国家都企图为自己夺得新的销售市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1900年10月28日在柏林—斯潘道召开的一次民众集会上通过的反对德国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决议
    梁建华
    1981, (5):  65-66.  DOI:
    摘要 ( )   PDF(353KB) ( )  
    1900年10月28日,在斯潘道的魏黑森酒店举行的一次人数众多的民众公开集会,强烈谴责目前的世界强权政策。世界列强为了少数资本家的利益在中国作威作福,它们却借口是要向中国人传播基督教和基督教文化。这次集会非常愤慨地获悉,帝国内务部的最高官吏向冶金工业的资本家索取了一万二千马克,以便镇压德国的工人阶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运史部分
    弗兰茨·梅林致布尔什维克的公开信(1918年6月3日)
    陆世澄
    1981, (5):  66-68.  DOI:
    摘要 ( )   PDF(584KB) ( )  
    尊敬的同志们: 当我个人,一个您们信仰上的德国同志,向俄国同志们致以兄弟般的敬礼和衷心的祝贺时,这也许显得有些狂妄。但是实际上我可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国际派、斯巴达克同志、德国的社会民主主义派别的最年长者给您们写信的。这个派别四年来在最困难的环境里在同样的基础上以您们应用过的同样的策略进行斗争。后来光荣的革命以胜利来给您们的奋斗献上桂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立场不同理解各异
    张文焕
    1981, (5):  69-71.  DOI:
    摘要 ( )   PDF(808KB) ( )  
    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留下了几千万字的著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查阅,向老祖宗请教。这当然是好事。但是,他们努力写作并不是为了让后代当懒汉,不去思考研究问题,一切按照祖训办事,吃现成饭。恰好相反,马克思恩格斯一再要求人们不要把他们的言论当作教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部分
    简评存在主义
    车铭洲
    1981, (5):  71-76.  DOI:
    摘要 ( )   PDF(1585KB) ( )  
    存在主义的兴起“存在主义”这个词英文是“Existentialism",是从德文“Existenz Philosophic”(“存在哲学”)翻译来的。作为哲学的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德国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在战后,先在德国,而后在美国、拉丁美洲国家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广泛传播,形成了一股引起社会各阶层强烈反应的思想运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对“物质无限可分”的一种看法
    王全志
    1981, (5):  77-79.  DOI:
    摘要 ( )   PDF(593KB) ( )  
    十九世纪末,由于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恩格斯的预言“原子决不能被看作简单的东西或已知的最小实物粒子”得到了证实。1910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从而发现了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二个层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以后又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以及介子、超子等等粒子。这样人们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进入了基本粒子这一层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部举办《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讲习班
    秦理文
    1981, (5):  80-80,26.  DOI:
    摘要 ( )   PDF(505KB) ( )  
    受教育部委托,由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讲习班,于7月16日至8月12日举行。参加讲习班的来自全国高校共计二百六十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多年从事哲学教学工作的讲师和副教授。中宣部和教育部的有关负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这次讲习班是为研究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水平而举办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