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政治经济学
    关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问题
    如知
    1979, (5):  1-5.  DOI:
    摘要 ( )   PDF(522KB) ( )  
    一粉碎“四人帮”以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经过三年的斗争,已经和正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能不能在本世纪内实现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全国人民都在想“四化”、干“四化”,关心“四化”的问题。世界上九亿多人口的这么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要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实现现代化,不能不是一件大事;同时,也不能不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常说,我们要搞中国式的现代化。但是,什么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呢?这里想谈谈个人在学习中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社会主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
    黄达强, 郑建邦, 石永义
    1979, (5):  6-10.  DOI:
    摘要 ( )   PDF(775KB) ( )  
    多年来,我们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和研究工作中,一直没有把社会主义民主这一命题,放在应有的地位上。这主要是由于林彪、“四人帮”恶意阉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造成的。他们从理论上、实践上糟踏社会主义民主,给我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为了恢复科学社会主义的声誉,必须拨乱反正。一科学社会主义从诞生的时候起,就把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作为它的严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载入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它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矛盾浅析
    徐昕
    1979, (5):  11-15.  DOI:
    摘要 ( )   PDF(725KB) ( )  
    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它是一成不变的呢,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何认识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弄清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这里谈谈个人的初步看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其中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又是什么,它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探讨这个问题要考虑社会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特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产生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又是从阶级社会逐步过渡到无阶级社会的发展过程,其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不是死的、凝固的,而是有条件的、可变动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现代革命史
    跋《国体与青年》
    李大钊
    1979, (5):  16-16.  DOI:
    摘要 ( )   PDF(1163KB) ( )  
    吾友慕韩作《国体与青年》一书,寄我读,令我说几句话。我想这个问题,慕韩已竟说得淋漓尽致,本无可说的了。只有在慕韩所说的以外,强寻出几点,附在后边。我们神圣的青年,应该知道今日的Democracy,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组织,乃是世界的组织。这Democracy不是仅在人类生活史中一个点,乃是一步一步的向世界大同进行的一个全路程。我们拥护Democracy,不是单管国内的事,不管国外的事,就能成功。必要把世界作活动的舞台,把自国的Democracy作世界的Democracy一部分去活动,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李大钊同志的佚文—《跋<国体与青年>》
    刘埜
    1979, (5):  17-17.  DOI:
    摘要 ( )   PDF(176KB) ( )  
    《跋<国体与青年>》一文,写于一九一八年十二月,是李大钊同志继《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之后又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章,发表在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六日出版的《少年中国学会丛书》第一种《国体与青年》上。这篇文章长期以来没有被提及和重视,不见著录于国内外各种有关大钊同志著作的目录。笔者是在二十年前购得《国体与青年》一书时,读到这篇文章的。《国体与青年》这本书的作者是曾琦。他是少年中国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是其中的右翼分子,后来堕落为国家主义派和反动青年党的头目之一。当时,由于这个学会本身具有广泛的文化统一战线性质,因而,它所出版的《丛书》中自不免包括曾琦的作品。曾琦在书中极力鼓吹什么“共和为世界最良之国体”,号召青年为建设一个旧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奋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介·综述· 动态· 简讯
    国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状况简介
    陈庆华
    1979, (5):  18-20.  DOI:
    摘要 ( )   PDF(304KB) ( )  
    我们要发展历史科学,也需要了解外国的研究情况。当然,真正要发展中国历史的研究,主要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尽我们中国人的最大努力。从数字上看,建国以来国内对近现代史出版的书不是太多,而国外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七年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书籍有一千八百二十二种,二千三百三十七册(这个数字是近代史研究所去年的统计,最近他们作了补充调查,总数增为三千种左右),还不包括论文在内,这是不完全的统计。从数量上看,比我们多许多。这也说明我们的工作很不够。对国外的研究成果,我们应重视、借鉴,但我们自己应是中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大学报告(摘要)
    1979, (5):  21-25.  DOI:
    摘要 ( )   PDF(1034KB) ( )  
    以副校长胡林畇同志为团长的中国人民大学代表团,于一九七九年四月四日至二十五日,对南斯拉夫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访问。我校代表团这次在南访问的重点是萨格勒布大学(该校于1869年建立),根据我们访问萨大的结果兼及卢布尔雅那大学和贝尔格莱德大学的情况,着重汇报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大学的组织体制从我们接触到的三个大学来看,南斯拉夫大学的组织体制同南斯拉夫全国的企事业单位一样,都是建立在社会自治的基础之上的,采取“联合劳动组织”的形式,劳动者直接选举代表组成决策机构,校长、院长、所长皆由教师中选出,不脱离教学、科研工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问题探讨
    我们对“过渡时期”的看法
    宋养琰, 秦燕士, 王瑞荪
    1979, (5):  26-29,25.  DOI:
    摘要 ( )   PDF(914KB) ( )  
    关于“过渡时期”问题,最近理论界提出了一些新的探讨,我们也谈点看法。马克思、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论述,在十月革命后就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分析和科学的预见上,而是受到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社会实践的检验。一九三六年,当苏联农业集体化和国家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后,斯大林在全国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在苏联,地主阶级、富农阶级和资产阶级已经消灭了,过渡时期已经基本结束,从此苏联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斯大林的这一观点载入了全国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新宪法。我国建国以来,围绕“过渡时期”问题,一直有不同的认识和争论。最初,肯定斯大林关于过渡时期的论点和苏联的社会实践。一九五三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以这种观点作为指导思想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过渡时期”问题的一些历史材料
    汤玉其
    1979, (5):  30-31,38.  DOI:
    摘要 ( )   PDF(582KB) ( )  
    《教学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刊登了吴树青等同志的三篇关于“过渡时期”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的见解各异,均有独到之处,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断言,“过渡时期”的思想“首先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来的”,是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后提出来的。根据我所接触的有限材料,我认为,这个断语是不符合事实的。首先从马、恩的原著看。恩格斯在一八四七年六月九日所起草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就已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思想。他写道: “第十五个问题:你们准备一下子就以财产公有来代替现在的社会制度吗? 答:我们并不是这样想的。群众的发展是不能命令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理解“一分为二”
    傅西路
    1979, (5):  32-35.  DOI:
    摘要 ( )   PDF(573KB) ( )  
    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一分为二”,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扫除林彪、“四人帮”制造的混乱,坚持辩证法观点是十分必要的。毛泽东同志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什么是“一分为二”?“一”就是矛盾着的统一体,对立面的统一性;“二”就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两种因素、两种趋势;“分”就是对立面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以及分化、分解和转化。简言之,即统一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具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倾向,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才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可见,“一分为二”首先是表示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绝对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唯物主义辨析
    周业昌
    1979, (5):  36-38.  DOI:
    摘要 ( )   PDF(701KB) ( )  
    自从斯大林发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以来,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和哲学词典,都把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为;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推广运用。去年经过修改重版的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仍然沿用这种提法。我们在多年的哲学教学中,碰到不少学生提出质疑;如果象书中所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而创立的,那么第一,先有辩证唯物主义,然后才有历史唯物主义;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只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不是马克思主义完整的世界观。这该是合乎逻辑的结论。然而这两点结论并不是正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关于矛盾主要方面的思想
    房良钧
    1979, (5):  39-40.  DOI:
    摘要 ( )   PDF(256KB) ( )  
    矛盾主要方面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原理之一。关于这个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奠基人那里,就已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本文介绍马克思的有关的几段论述。早在一八四三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文中就指出:“尽管两个极端都真正地存在着,都的确是极端,但是使它们成为极端的特性却仍然只包含在其中一个极端的本质中,对于另一个极端则没有真正现实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
    试谈“直接同一”
    齐文玉
    1979, (5):  41-48.  DOI:
    摘要 ( )   PDF(1679KB) ( )  
    “同一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解放后哲学界的几次论战,如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争论,“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争论,事物发展动力的争论等等,莫不与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密切相关。因此,弄清这个概念的含义,就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孙子兵法》注释商榷八则
    刘彣
    1979, (5):  49-52.  DOI:
    摘要 ( )   PDF(1324KB) ( )  
    一、关于“乡人”《用间篇》:“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乡人”,在《十一家注<孙子>》中,杜牧释为“敌乡国之人”,其余各家,亦均释为“乡人”或“敌国人”;解放后所出之各种注释本则一律释为“乡里的普通人”、“老百姓”或“民众”。这些解释都不确。这里的“乡人”不是“乡里的普通人”,而是春秋时期的地方官“乡大夫”的略称。《仪礼·乡饮酒礼》:“记乡朝服而谋宾介”,郑玄注:“乡、乡人,谓乡大夫也”,就是明证。乡大夫这种官,当时各国都有设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理有阶级性不等于“阶级的真理”论
    张步云
    1979, (5):  53-55.  DOI:
    摘要 ( )   PDF(314KB) ( )  
    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教学与研究》发表了李秀林、郑杭生二同志合写的《真理不能有阶级性》的文章(下简称文章),深入批判了林彪,“四人帮”鼓吹的“阶级的真理”论,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又否认了社会科学真理的阶级性,并说谁主张真理有阶级性,谁就很难与上述谬论划清界限。其中道理,没有想通,略谈浅见,以供讨论。文章指出,在“四人帮”那里,“真理的阶级性等于阶级的真理”,它“只能意味着各阶级有各阶级的真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能再有别的解释。”应该说,这与真理有阶级性的观点是根本不同的,但文章似乎把两者完全混同起来,理由有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介·综述· 动态· 简讯
    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
    任泽严
    1979, (5):  56-59.  DOI:
    摘要 ( )   PDF(571KB) ( )  
    本刊陆续收到一些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稿件,现将这些来稿的基本观点及其主要论据综述如下,供研究参考。一、关于真理的定义大多数同志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有的同志提出自己的看法说:真理就是真正的道理。真理在人之外,在客观事物之中,是真实地存在干客观世界的道理,即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规律。在我们没有认识它之前,它是自在的、暗昧的;只有当我们认识了它,它才变得明白了起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
    全民所有制和商品货币关系
    胡钧
    1979, (5):  60-63.  DOI:
    摘要 ( )   PDF(513KB) ( )  
    社会主义阶段商品关系存在的原因,长期以来都是用全民和集体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来说明,导致的结论是:全民所有制商品交换只是由于外部关系的影响造成的,不是内部经济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价值规律对生产的重大作用当然就被贬低,甚至否定了。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条件的分配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全民所有制内部存在商品关系的根据,应当从全民所有制形式本身去寻找。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形式的特点什么是所有制关系呢?所有制,一方面是从它的法律形式上去把握;即指对某物的垄断占有,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该物自由处理的权利;这种权利一般都是由社会制定并由法律公布加以保证的。另一方面,是从现实形式上即作为生产关系来把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略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王怀宁
    1979, (5):  64-68,5.  DOI:
    摘要 ( )   PDF(1724KB)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了相当快的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概括起来,大体上有如下几点: 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比较迅速,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进一步激化了国内外的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在20多年中增长了十几倍。1913—1938年的25年里,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总共增长了52%,平均年增长率不到1.7%;从1946年至1970年,同样是25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竟增长了大约四倍,平均年增长率高达6%左右,比过去快三倍多。有的国家(如日本和西德)更快一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杨时旺
    1979, (5):  69-71.  DOI:
    摘要 ( )   PDF(801KB) (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不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存在不同的看法。如果在垄断资本主义——这个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内,再划分出一个特殊的阶段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应该有两条标志性的变化:1)私人垄断的统治转化为国家垄断的统治;2)垄断资产阶级内分化出新的阶层代替金融寡头的统治。从当前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经济基础看这两条并没有形成。因此,我们是非新阶段论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本论》中为什么“假定”按劳分配
    卫兴华
    1979, (5):  72-73.  DOI:
    摘要 ( )   PDF(326KB) ( )  
    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最早提出在未来的一定的公有制社会中将实行按劳分配思想的,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马克思在这里指出: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人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我们假定,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时间是计量每个生产者在共同产品的个人消费品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为什么马克思在这里讲到按劳分配时,要用“我们假定”这种语气呢?是不是只是一种任意的假设呢?有些研究按劳分配思想发展史的著作,就是这样认为的。人们容易根据“我们假定”这几个字就做出结论说,《资本论》第一卷还只是假定而并没有肯定在社会主义社会将实行按劳分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介·综述· 动态· 简讯
    西方经济数学简介
    高鸿业
    1979, (5):  74-77.  DOI:
    摘要 ( )   PDF(2484KB) ( )  
    近年来,经济数学在西方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大学已经先后设置经济数学的课程,这一方面的著作已经大量涌现,它的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广泛使用。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以非数学的方式来简要说明:什么是西方的经济数学。在说明什么是西方的经济数学之后,本文将简要论述我们对西方的经济数学所应持有的态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名词解释
    生产力·生产关系
    肖仁
    1979, (5):  78-80,10.  DOI:
    摘要 ( )   PDF(564KB) ( )  
    生产力(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表示人对自然界的关系,是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有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做为生产力的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使用生产工具来进行物质生产的人。不具备上述条件,因而不能参加生产或不参加生产的人,不是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的首要的和具有最终决定作用的要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