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学社会主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民主、科学和社会主义
    彭明
    1979, (3):  1-8.  DOI:
    摘要 ( 1025 )   PDF(1171KB) ( 1739 )  
    民主和科学,是“五四”启蒙运动的两面旗帜。六十年后的今天,这两个口号,仍然为人们热烈地讨论着。因此,在我们面前,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民主和科学,是怎样提出的?它的性质是怎样的?二,两个口号在“五四”时期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三,两个口号在今天有了怎样的发展?它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本文拟对以上问题,进行一些历史的考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五四”运动时期争取民主与法制的斗争
    张晋藩, 曾宪义
    1979, (3):  9-17.  DOI:
    摘要 ( 1066 )   PDF(1642KB) ( 1692 )  
    一九一九年爆发的伟大的“五四”运动迄今已经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来,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当年革命先驱者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理想,已经变成了现实。抚今追昔,不禁使人油然而生“天翻地覆慨而慷”之感。“五四”运动时期,争取民主与法制是整个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和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完善过程,是走在新长征道路上的中国人民的一个重要课题。列宁曾经指出:“良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因此,争取民主归根结底就是争取民主的国家制度。中国自十九世纪末叶“洋务新政”破产时起,一些进步的官吏、士大夫目睹国家的坎坷遭际,逐渐由泛论兴办西学,变法致强,转向建立议院,改革君主专制政体。但囿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对资产阶级民主的认识是肤浅的、模糊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现代革命史
    应当全面地历史地评价陈独秀
    林茂生, 王洪模, 王树棣
    1979, (3):  18-23.  DOI:
    摘要 ( 1246 )   PDF(2011KB) ( 1900 )  
    陈独秀(一八七九——一九四二)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曾是反对清王朝和北洋军阀统治的战士,后来变成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辩护士;他担任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后来却又成了叛党分子;他接受并且宣传过马克思主义,后来又堕落成马克思主义的叛徒和人民革命事业的罪人。事实告诉我们,对于这样一个人物,作出全面的历史的正确评价是不容易的。因为人们会很自然地问:对于陈独秀不论怎么全面地历史地去看,最后他总是个叛徒吧?是的,他背叛了党和人民革命事业,这是他一生的最后结论。但是,是否因此对他早期的贡献就应当否定呢?我们认为是不应该否定的。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辨“狂”——《狂人日记》若干问题初探
    张惠仁
    1979, (3):  24-29.  DOI:
    摘要 ( 1119 )   PDF(1309KB) ( 1542 )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战斗宣言,打倒“孔家店”、反对封建主义的战斗号角,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对其思想内容的具体解释,一直有些分歧。十几年前,《文学评论》等刊物曾就《狂人日记》的主人公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这次争论绝不仅仅是为了回答作品的主人公是否“发狂”的问题,它还涉及对《狂人日记》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评价和对鲁迅思想的评价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
    当前我国农业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几个问题
    薛成兵
    1979, (3):  30-34.  DOI:
    摘要 ( 1043 )   PDF(1197KB) ( 1603 )  
    目前,我国百分之八十的人生活在农业集体所有制经济中,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认真解决农业集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集体所有制并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通过合作制来改造小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纪念“五四”六十周年科学讨论会
    1979, (3):  34-34.  DOI:
    摘要 ( 1015 )   PDF(309KB) ( 1446 )  
    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革命传统,不断提高科学水平和教学水平,用实际行动实现学校工作重点的转移,中国人民大学于四月五日开始举行纪念“五四”六十周年科学讨论会。这次科学讨论会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讨论计划和市场问题;第二阶段宣读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的论文和报告;第三阶段讨论政治理论方面的若干问题。成仿吾校长在开幕词中指出:“五四”以来,我国人民的社会实践证明了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当前,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我们要适时地把学校的工作重心转向教学和科研方面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和发展
    钟契夫, 邵汉卿
    1979, (3):  35-41.  DOI:
    摘要 ( 1216 )   PDF(2529KB) ( 1573 )  
    什么是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Input—Outpu?Analysis),是一种利用专门设计的表格(叫做投入产出表)和数学方法,分析和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间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以生产消费为主)的数量依存关系的经济计量方法。这种方法,在苏联、东欧等国叫做“部门联系平衡法”,将投入产出表叫做“部门间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平衡表”;而在日本,则叫做“产业关联”。“投入”和“产出”,是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瓦·列昂惕夫(W·Leontief)所使用的术语。所谓“投入”,是指各个产业或部门,为了从事经济活动,必须消耗原材料、燃料、电力和各种半成品以及资本设备,必须雇佣和使用劳动力并支付商业税;所谓“产出”,是指各个产业或部门,生产出的产品作为“中间产品”(供其他部门作原材料、半成品等使用)和“最终产品”(进入积累和消费领域)的分配(出售)和使用的去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
    论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的真理标准观
    方立天
    1979, (3):  42-48.  DOI:
    摘要 ( 1256 )   PDF(1316KB) ( 1642 )  
    人的认识是否合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靠什么来检验,这个真理的标准问题,是认识论尤其是真理观的基本问题。哲学史上旧唯物主义者由于没有真正了解认识对于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因此,在真理标准问题上总是难免陷入混乱;但是,他们在漫长时期的探索过程中,也闪发出某些素朴的实践标准的思想火花,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真正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理论的准备。本文拟就我国古代重要唯物主义者的真理标准观依次作一简要的剖析,总结其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以有助于加深理解和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一)墨子的“三表”说。战国初期,新旧社会制度交替,思想界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这样,衡量言论是非真假的标准,就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哲学问题。墨子是从唯物主义出发对这个问题提出比较系统的见解的第一个哲学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现代革命史
    关于编写《中华民国史》工作的进展情况与问题
    孙思白
    1979, (3):  49-53.  DOI:
    摘要 ( 1006 )   PDF(1085KB) ( 1597 )  
    1972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一部分同志,接受了编写《中华民国史》的任务,到现在已经六年多了。本文拟就这项工作进展的情况、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我个人在参与这项工作中的片断体会,作一些介绍,向关怀的同志们提供点情况,以便给予指导;同时也借以促进大协作的开展?(一)编写民国史任务的提出及其必要性《中华民国史》,顾名思义,它是从“中华民国”的创立到其完结的历史,也就是中国剥削社会制度最后一个朝代的兴亡史,用历史学的传统说法,是“中华民国”这一代的断代史。我们以1905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到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为其创建时期,以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1949年推翻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诞生为其存在时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诗和史·政治和艺术——关于《毛主席诗词》的教学与研究
    戴知贤
    1979, (3):  54-58.  DOI:
    摘要 ( 993 )   PDF(686KB) ( 1507 )  
    毛主席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正确地理解和宣传毛主席诗词,对于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指导诗歌创作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十多年来,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给毛主席诗词的教学和研究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为了拨乱反正、肃清流毒,本文就史和诗、政治和艺术两个方面,谈一些意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问题探讨
    怎样理解马克思、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科学观点
    吴树青
    1979, (3):  59-61,41.  DOI:
    摘要 ( 1038 )   PDF(505KB) ( 1544 )  
    马克思、列宁所说的“过渡时期”,原意是指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作过渡时期,在理论上不符合马、列原意,在实践上不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矛盾,不利于正确认识和规定革命任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也谈“过渡时期”问题
    刘佩弦
    1979, (3):  62-64.  DOI:
    摘要 ( 991 )   PDF(574KB) ( 1581 )  
    从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到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以前,都属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它是同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相一致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和列宁讲的“过渡时期”指的是什么
    余学本
    1979, (3):  65-69.  DOI:
    摘要 ( 1097 )   PDF(1228KB) ( 1533 )  
    马克思和列宁说的“过渡时期”,指的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不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什么说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赵光武
    1979, (3):  70-71,29.  DOI:
    摘要 ( 1772 )   PDF(418KB) ( 1775 )  
    同一性的相对性与斗争性的绝对性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内容、唯物辩证法的一个科学原理,也是我们在哲学教学中公认的一个理论难点。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联系过去讨论中的有关看法谈些粗浅认识,不妥之处希望得到批评指正。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之间的两种属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结,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表现为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否定的趋向。同一性与斗争性是同时存在紧密结合的。我们所说的同一,乃是相互区别着、斗争着的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没有相互区别和相互斗争着的对立面,当然就无所谓同一,同一只是表示着有差别的东西之间的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奴隶有哲学吗?
    李志逵
    1979, (3):  72-73.  DOI:
    摘要 ( 1052 )   PDF(288KB) ( 1593 )  
    文化大革命中,一些同志提出了奴隶哲学的问题。他们主张奴隶应该有哲学,理由是:(一)“哲学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有奴隶反抗奴隶主的阶级斗争,就必然有奴隶反抗奴隶主的哲学”。(二)“劳动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和历史实际不符,也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教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承认哲学的阶级性,但并不认为每一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哲学。事实上,古希腊奴隶社会虽然始终存在着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但无论是当时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哲学,都未能成为奴隶反抗奴隶主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谈谈对形而上学的估价问题
    李志逵
    1979, (3):  74-75.  DOI:
    摘要 ( 1032 )   PDF(290KB) ( 1458 )  
    苏联哲学史界有人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看做哲学上的两条路线、两个阵营和两个派别,认为哲学史不仅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同时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历史。这个观点对我国影响较大,在一些文章中不仅完全接受了这个观点,而且全盘否定形而上学,说它在现在和历史上都是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这样地估价形而上学,其实是用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来对待形而上学,既和历史事实不符,也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论述大相径庭。事实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哲学史中从来就没有形成为两条路线、两个阵营或两个派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理解斯大林提出的两个口号
    曾汉祥, 任大奎
    1979, (3):  76-77,48.  DOI:
    摘要 ( 1136 )   PDF(442KB) ( 1657 )  
    斯大林同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曾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初期和中期,先后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和“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对于这两个口号;长期以来,在国际共运史的教学中,引起过人们的广泛议论,理解不尽相同。大体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两个口号是斯大林同志根据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对加速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基本上予以肯定;一种意见则认为,这两个口号都具有片面性,前者只重视技术,忽视政治,后者只重视干部,轻视群众,因而是错误的,应予以否定。下面仅就我们现有的认识谈一点看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简释
    顾学荣
    1979, (3):  78-79.  DOI:
    摘要 ( 1040 )   PDF(378KB) ( 1639 )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说:“对不同等的人按不等量的(事实上是不等量的)劳动给予等量产品”。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又说,按劳分配通行着等量劳动交换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列宁也说过,实行按劳分配时,各个劳动者是“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这两种不同的说法有没有矛盾,应该怎样理解呢?对于这个问题,有过多种解释,其中主要的意见有两种?一种意见认为,由于各人的劳动能力不同,不同的劳动者为了领取等量产品,所付出的劳动是不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什么是社会主义所有制
    肖仁
    1979, (3):  80-81.  DOI:
    摘要 ( 1015 )   PDF(448KB) ( 1587 )  
    什么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现在普遍的观点是,除了指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外;认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所有制,也是社会主义所有制;同时,把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也看作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形式之一。我们认为,一个概念,有这么多的含义是不好的,应当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论述,作出正确的解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就是指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恩格斯指出,只有社会管理不适于任何其他管理的生产力,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须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