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批判杨献珍同志、冯定同志
    是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驳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论
    张腾霄
    1964, (5):  1-5.  DOI:
    摘要 ( 1062 )   PDF(1154KB) ( 1541 )  
    最近正在进行着一场“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大辩论。这场大辩论是从艾恒武、林青山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开始的,接着杨献珍同志关于“合二而一”的思想之被揭露,这场大辩论的实质和意义就更为明朗化了。这决不是什么咬文咀字,而是直接关系到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争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争论;是关系到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观察和处理当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争论,因此,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打算就以下的问题,发表一些意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杨献珍同志是怎样反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的
    李秀林
    1964, (5):  6-10.  DOI:
    摘要 ( 1097 )   PDF(1071KB) ( )  
    “一分为二”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合二而一”,是形而上学的矛盾调和论。马克思主义者宣传“一分为二”;可是,杨献珍同志却大讲其“合二而一”。广大干部和群众,通过自己的工作,自己切身的实践斗争,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的学习,领会到“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一分为二”日益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杨献珍同志要以“合二而一”来歪曲、代替、反对“一分为二”,并不那么轻而易举。所以,杨献珍同志就不能不制造种种论据,采取种种手法,来达到这个目的。杨献珍同志用一些什么手法来反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徒劳的辩解——驳姚伯茂同志的《浅评》和《再评》
    陈先达
    1964, (5):  11-16,21.  DOI:
    摘要 ( )   PDF(1919KB) ( )  
    杨献珍同志关于“合二而一”的观点,是否认矛盾、调和矛盾的形而上学世界观,和“一分为二”是根本对立的。可是,姚伯茂同志继《浅评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七月十九日《人民日报》)后,又发表了《再评关于“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讨论》(八月二日《文汇报》,竭力为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制造论据,歪曲“一分为二”,美化“合二而一”。在《浅评》中,姚伯茂同志通过虚构的矛盾分类,力图使“合二而一”和“一分为二”平分天下,而在《再评》中,已经不满足于独霸一方,把“合二而一”吹得非常美妙,认为“从本质上说”、“合二而一”也“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达”,企图全部取而代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二而一”论的调和论实质
    乔长路
    1964, (5):  17-21.  DOI:
    摘要 ( )   PDF(1419KB) ( )  
    在7月17日《人民日报》所载王中、郭佩衡同志的文章中,摘抄了一些杨献珍同志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见解。其中,杨献珍同志一再把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说成就是古人吕大临的“合有无谓之玄”(注)与方以智的“合二而一”论。我以为,这种做法是反历史主义的。其结果,必将马克思主义降低到吕大临、方以智的水平,从根本上曲解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重要原理。吕大临、方以智都是中国封建制末期的思想家。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们自己的阶级地位、知识水平,都使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发现科学的对立统一规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以智的“合二而一”是形而上学的思想
    张立文
    1964, (5):  22-26.  DOI:
    摘要 ( )   PDF(2004KB) ( )  
    目前哲学战线上正在展开关于“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论战。这场论战的实质是,唯物辩证法和反对唯物辩证法的斗争;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斗争的学说和资产阶级阶级调和论的斗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斗争。“一分为二”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合二而一”否定矛盾的斗争,坚持反对唯物辩证法,是反动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场论战中,杨献珍同志是“合二而一”论的代表。“合二而一”,并不是杨献珍同志的独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讨论日志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资料室
    1964, (5):  27-36.  DOI:
    摘要 ( )   PDF(3165KB) ( )  
    《光明日报》艾恒武、林青山:《“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学习毛主席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体会》该文章分为三部分:(一)事物是由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中国古人是用“合二而一”(见〔明〕方以智著:《东西均》)来表达的。作者认为,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到人类社会、思维等等,没有一种事物不是“合二而一”的。“合二而一”正是表达了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根本道路——学习《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南
    1964, (5):  37-44.  DOI:
    摘要 ( )   PDF(1677KB) ( )  
    毛主席的《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作于一九五七年的三月。这时正是资产阶级右派(包括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右派),向无产阶级(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向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开始发动进攻。这一点,在我们学习毛主席这一著作时是必须注意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查研究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基本工作——学习《反对本本主义》的点滴体会
    品超
    1964, (5):  45-48.  DOI:
    摘要 ( )   PDF(942KB) ( )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第二十页——下面的引文均只注明页码)这里,毛泽东同志给我们指出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根本态度。党和毛泽东同志,从来都很重视全党的理论学习。早在二十四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并经过他们去教育其他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学习《反对本本主义》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肖前
    1964, (5):  49-51,48.  DOI:
    摘要 ( )   PDF(767KB) ( )  
    怎样才能够迅速有效地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自己的思想彻底革命化?怎样才能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这是每一个积极要求进步的人所迫切关心的问题。在最近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同志的两篇文章:《反对本本主义》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革命者决不怕敌人的反对——学习《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的体会
    无畏
    1964, (5):  52-53,5.  DOI:
    摘要 ( )   PDF(793KB) ( )  
    “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这个极其重要的政治原则,是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三周年而写的文章中提出的。这个政治原则,是毛泽东同志以无产阶级大无畏革命精神,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总结了古今中外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一条普遍的原理,它是共产党人判明是非,端正方向的一个锐利的思想武器。目前,当着国内外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和激烈的时刻,重新学习这个原则,就更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经验漫谈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第一国际的言论(语录)
    郑之时
    1964, (5):  54-66.  DOI:
    摘要 ( )   PDF(3559KB) ( )  
    全世界无产阶级第一个国际组织、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一八八九年“第二国际”成立后,它被称为“第一国际”),是在一八六四年九月廿八日成立的,到今年九月廿八日整一百周年了。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个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的“灵魂”就是马克思。正如列宁所说的,“第一国际奠定了工人国际组织的基础,使工人做好向资本进行革命进攻的准备。”“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一国际与国际主义——纪念第一国际成立一百周年
    王兆铮, 何孝瑛
    1964, (5):  67-77.  DOI:
    摘要 ( )   PDF(3116KB) ( )  
    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是由马克思手创的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组织。它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第一国际(1864——1872)奠定了工人国际组织的基础,使工人做好向资本进行革命进攻的准备。”“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第一国际是按照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在第一国际的全部活动中,马克思为坚持国际主义原则,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都作了巨大工作。马克思在第一国际时期为坚持国际主义原则而进行的斗争,至今仍是一切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法
    关于讲授“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一些意见
    范芒, 刘炎
    1964, (5):  78-81,44.  DOI:
    摘要 ( )   PDF(966KB) ( )  
    社会历史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过程,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但是,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因此,如何解决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就成了能否正确阐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键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事业。因此,如何正确地阐明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又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所提出来的迫切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