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教学法
    对讲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些意见
    李秀林
    1963, (1):  1-4.  DOI:
    摘要 ( )   PDF(1659KB) ( )  
    前面两讲,已经分别讲过了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这样,在讲唯物主义辩证法第三个根本规律即否定之否定规律时,就有必要也有可能先谈一谈它在整个辩证法中所占的地位,它同辩证法其他规律、主要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相互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辩证的否定
    郭罗基
    1963, (1):  5-8.  DOI:
    摘要 ( )   PDF(1356KB) ( )  
    辩证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事物的“自己运动”使一物转化为他物。“自己运动”的进程具有两种形态——量变和质变;从一物到他物的发展是由量的渐进引起的质的飞跃。发展不是平铺直叙的、均匀的流动,发展中必然要出现渐进过程的中断。发展是间断与不间断的统一。这就是说发展总是分阶段进行的;不同的阶段既是有界綫的,又是互相联结的。为了考察由无数的阶段组成的发展的总的趋势和方向,首先就必须考察相关的阶段与阶段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说:“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参考书目
    讲授“否定之否定规律”最低参考书目
    《教学与研究》资料室
    1963, (1):  8-8.  DOI:
    摘要 ( )   PDF(600KB) ( )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一编、十三辩证法。否定的否定》列宁:《卡尔·马克思》(辩证法一节) 列宁:《辩证法的要素》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哲学史中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从古希腊到黑格尔
    李質明
    1963, (1):  9-13,19.  DOI:
    摘要 ( )   PDF(2135KB) ( )  
    辩证法的这条规律,要从哲学史上来探讨它的发展线索,的确比其它两条规律困难一些,但是,又不能认为毫无线索可寻。马克思就曾经说过,黑格尔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个公式,“用希腊语来说,这就是:正题、反题、合题。”①可见它是有历史渊源的。黑格尔在论述康德的范畴学说时,也透露了这种历史发展的联系,黑格尔认为康德把每一类范畴都组织为三一体,这是来源于希腊,他说:这种三一出方式,是“毕泰戈拉派,新柏拉图派和基督教的古老的形式,在这里又出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中的若干自然科学知识[五]
    知然
    1963, (1):  14-15.  DOI:
    摘要 ( )   PDF(772KB) ( )  
    物质微观结构的矛盾现代物理学的新发展,具体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也是充满矛盾的,这些矛盾有实物粒子与场粒子间的矛盾;原子核和电子间的矛盾;粒子和反粒子间的矛盾等等。现解释如下:实物粒子和场粒子。实物粒子是和通常所说的实物这个概念相联系的。比如在基本粒子中,质子、中子、电子等,就属于实物粒子。另一方面,实物又是和场这个概念相对应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问题简介
    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若干问题讨论简介
    李唤
    1963, (1):  16-17.  DOI:
    摘要 ( )   PDF(587KB) ( )  
    学术界近几年来,对否定之否定规律出讨论有了很大的进展。在讨论中,有些意见是根本对立的,有些意见是属于理解方面的,有些则是新提出的问题。现在,仅就讨论情况的若干方面作一简介。有不妥当的地方,希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仿佛是向旧事物的回复”问题讨论简介
    哲迅
    1963, (1):  18-19.  DOI:
    摘要 ( )   PDF(929KB) ( )  
    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明确地指出了有关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的要素”。他写道:“(13)在高级阶段上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等等,并且(14)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否定之否定)。”①关于这两点“要素”之间的关系怎样?“仿佛是向旧事物的回复”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仿佛是向旧事物回复”的原因何在?现仅就这三个问题,介绍一下学术界的意见。有不妥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法
    对讲授“剩余价值的分配”的几点意见(下)
    经兵
    1963, (1):  20-21,27.  DOI:
    摘要 ( )   PDF(859KB) ( )  
    在这一题目中,主要是阐明借贷资本和利息的本质,以及有关的一些原理。借贷资本和利息一题,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借贷资本和利息的本质,而且还密切关联到资本主义信用、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股份公司、股票价格以及次本主义贷币流通,等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和资料
    商业资本的几个问题
    于学儒
    1963, (1):  22-24.  DOI:
    摘要 ( )   PDF(1097KB) ( )  
    商业资本是经营商品买卖的资本,是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商业资本的运动即周转与产业资本不同。产业资本的周转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统一,包括全部生产过程;商业资本的运动只是产业资本运动中的商品转化为货币的流通阶段的独立化,它的周转是买和卖的时间的统一,运动的形式是G(货币)——W(商品)——G′(更多的货币)。从货币再回归到货币,就是周转一次。一年内周转多少次,就看这种运动反复了多少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贷资本的特点
    刘恩釗
    1963, (1):  25-27.  DOI:
    摘要 ( )   PDF(882KB) ( )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与高利贷资本不同,它是从职能资本中分离出来的,是从属于职能资本特别是产业资本的。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一切经济关系的性质都是由生产的性质决定的。由产业资本所集中体现的资本对雇佣劳动剥削的关系,也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中各种资本的性质,当然出决定着借贷资本的性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借贷资本的运动,就是以职能资本特别是以产业资本的运动为基础的;利息也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借贷资本虽然是从职能资本中分离出来的,与职能资本具有本质的共同性,但同时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陈秋梅
    1963, (1):  28-30.  DOI:
    摘要 ( )   PDF(663KB) ( )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的问题,是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只有在了解了这一问题之后,才能对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形成过程和级差地租量运动的规律有个正确的认识。那么,究竟什么是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什么又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先分析一下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是租种较好土地的资本家向地主交纳的一种超额利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绝对地租
    文蓝
    1963, (1):  31-33.  DOI:
    摘要 ( )   PDF(688KB) ( )  
    在分析级差地租时,我们是假设最劣等土地不交纳地租;这实际上是意味着在分析中把土地私有权这个因素抽象了。这个假设虽然对农产品一般价格规定的说明有影响,但对级差地租的研究是无妨碍的。因为构成级差地租实体的那部分剩余利润的形成,与土地所有权毫无关系。把土地私有权抽象掉还可以使我们的研究更纯粹地进行。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级差地租的分析上,土地私有权在实质上是已经当作前提假定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问题讨论
    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关系是怎样的
    李成勋
    1963, (1):  34-34.  DOI:
    摘要 ( )   PDF(461KB) ( )  
    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是既有不同点又有共同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级差地租形态。马克思说:“级差地租就其性质言,不过是投在土地上的各个等量资本有不同的生产率的结果。”①但是,这等量资本产生不同生产率的基础却是不相同的,从而也就区别了两种不同形态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Ⅰ是以面积相等而肥沃程度或位置不同的各块土地上投入等量资本而有不同的生产率为条件的。级差地租Ⅱ则是以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而有不同的生产率为条件的。这样就有了两种形态的级差地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和资料
    有关旧中国地租的一些统计资料
    于颕
    1963, (1):  35-35.  DOI:
    摘要 ( )   PDF(19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秦儒家的经济思想
    胡寄窗
    1963, (1):  36-38.  DOI:
    摘要 ( )   PDF(916KB) ( )  
    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与荀子,都是封建领主贵族没落分子,而他们的经济思想却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孔子与孟子对领主经济下的世禄世卿制度还表示留恋。荀子生活在战国末年,此时正是新兴地主阶级向着夺取政权进军的前夜,他的经济思想就完全反映这个新兴剥削阶级的观点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自学派创建之时起,就是为封建剥削阶级服务,而且是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学
    列宁:《考茨基<取得政权的道路>》
    宋希仁
    1963, (1):  39-41.  DOI:
    摘要 ( )   PDF(1929KB) ( )  
    第一版1909年,第二版1910年(第112页) (参看中文本《取得政权的道路》,刘磊译,1962年三联书店版,第20页。以下凡[ ]号内的数字均指该书页数。) (第二版序言写于1910年7月1日)。第一版序言,第一行:“探讨一下政治革命的问题”……(引文按第二版,第5页)[第11页]……“整个说来=那本论社会革命小册子的……补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略论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鄭建邦, 王朝文
    1963, (1):  42-45.  DOI:
    摘要 ( )   PDF(1281KB) ( )  
    无产阶级革命在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无产阶极专政之后,就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在过渡时期的任务是改造旧经济,建设新经济,彻底消灭阶级,最后进到无阶级的社会。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时期中,阶级并没有消灭,阶级斗争出没有结束,只不过是改变了阶级斗争的形式。列宁曾反复地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中的继续。一切修正主义者都是千方百计地否认和歪曲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事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朱务善先生商榷
    陈慧道
    1963, (1):  46-51.  DOI:
    摘要 ( )   PDF(1981KB) ( )  
    关于五四运动的性质问题,朱务善先生在《五四革命运动是否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文(见《历史研究》1962年第四期),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见解,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朱务善先生说:“五四革命运动既不同于包括辛亥革命运动在内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又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式”。“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主义运动中发展成为一个新的阶段,它揭开了新民主主义的序幕,为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开辟了道路,在这个意义上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但还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尚未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阶段。”总的来说,五四运动的性质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里,朱务善先生的观点是自相矛盾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一次全国农民大会召开了吗
    唐纯良
    1963, (1):  51-51.  DOI:
    摘要 ( )   PDF(359KB) ( )  
    过去一些现代史(或党史)讲义,如何干之主编《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编《中共党史教学大纲》等书,都肯定地认为1926年4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民大会。其根据就是《响导周报》第151期上,发表了中国共产党致第一次全国农民大会的信。这封信的签发日期是1926年4月20日。因此,他们不仅肯定这次大会已经召开,并且认为它是在这封信签发日召开的。笔者認为这次农民大会是否已经召开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时间、空间的客观性问题
    林万和
    1963, (1):  52-58.  DOI:
    摘要 ( )   PDF(2929KB) ( )  
    提高到哲学高度,在时间、空间问题上,争论最多的主要是环绕:一、时间、空间的客观性;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本文只谈谈时间、空间的客观性问题。在时间、空间的客观性问题上,又可分成两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方面。一个是:时间、空间到底是不是客观存在着的。这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暂抛开哲学不谈,现代自然科学时空理论发展本身,就给这个问题以肯定答案。因为现代自然科学时空理论发展本身,对时间、空间的属性认识愈来愈深入、愈具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
    湯一介, 孙长江
    1963, (1):  59-61.  DOI:
    摘要 ( )   PDF(1278KB) ( )  
    馮友蘭先生著《中国哲学史新編》(下简称《新编》)第一册(先秦部分)最近出版了。我們讀过本書之后,觉得比过去馮先生所写的《中国哲学史》有显著的不同,对我們有很多启发。本书在思想上是比較一貫的,因此对馮先生所提出的哲学发展的线索有深刻的印象。在馮先生看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互轉化構成了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馮先生抓住了先秦哲学思想中两大派别——儒家和道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动态
    “反杜林论”简释[四]
    仲仁
    1963, (1):  62-63.  DOI:
    摘要 ( )   PDF(806KB) ( )  
    自从按进化论的精神来从事研究生物学以来,有机界領域內固定的分类界线也一一消失了。几乎不能分类的中间环节日增其数……(第10頁) 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的时候,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占絕对的統治地位。生物学中也不例外.例如,著名的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耐(1707——1778年)就認为物种是永恒不变的,是上帝創造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的报刊资料索引
    参目
    1963, (1):  64-65.  DOI:
    摘要 ( )   PDF(2283KB) ( )  
    为配合学习刘少奇同意《論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我们就报刊上有关这一学习的一部分资料,编成索引,供读者参考。资料取自《红旗》、《人民日报》等报刊37种,时间是从1962年8月1日至11月30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