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1962年, 第1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62-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工农兵方向在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意义——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
    林志浩
    1962, (3):  1-7.  DOI:
    摘要 ( 1196 )   PDF(2680KB) ( 1727 )  
    在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回顾从“五四”开始作为中国整个革命运动一部分的现代革命文学,可以清楚地看到《讲话》所明确规定的工农兵方向在文学史上所引起的传大变革,它促使我们的革命文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讲话》科学地、英明地总结了“‘五四’”以来的革命文艺运动——这个运动在二十三年中对于革命的伟大贡献以及它的许多缺点,并从这个总结中找到了最明确的方向。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个经典式的范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书和耘草,同样要仔细
    1962, (3):  7-7.  DOI:
    摘要 ( 1061 )   PDF(210KB) ( 1457 )  
    先生读书屏山书堂,一日,与诸生同一行登台,见草盛长,命数兵士耘草,分作四段,各耘一角。有一兵士,逐根拔去,耘得甚不多,共他所耘处,一齐了毕。先生见耘未了者,问诸生日;“诸公看几个耘草,那个快?”诸生言:“诸兵皆快。”独指此人以为钝。先生日:“不然,某看来,此卒独快,因细视诸兵所耘处、草皆去不尽。”悉复呼来再耘。先生复曰:“那一兵虽不甚快,看他甚仔细,逐根去令尽,虽一时之难,然却是一番工夫便了。这个又着从头用功夫;只缘其初欲速、荀简,故致得费力如此。看这处,便是学者读书之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讲授“世界的物质性”的几点意见
    怀雝
    1962, (3):  8-10.  DOI:
    摘要 ( 1086 )   PDF(1456KB) ( 1556 )  
    讲授“世界的物质性”这一章的主要目的是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因此,这一章应该紧接在“绪论”后面,而作为讲解辩证唯物主义各个基本原理的第一步。为什么说,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问题,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的问题。列宁说:“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这句话、也就是说,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它的一切规律和范畴都是客观实际对于我们头脑的反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恩格斯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及其哲学意义
    吴延涪
    1962, (3):  11-14.  DOI:
    摘要 ( 1996 )   PDF(2097KB) ( 1682 )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或科称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各种物质运动形态所共同遵循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中逐渐地揭示出来的。在古代,人们早已认识了“摩擦生热”的自然现象。但是由于生产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这一现象的本质远没有被揭露出来。到了十七工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动力测量以及机械运转的学说逐渐发展起来,于是在机械运动范围内建立了运动守恒的思想。笛卡尔在1644年出版的“哲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运动量守恒原理:世界中运动的总量始终是不变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命起源的问题
    黄天授
    1962, (3):  15-19.  DOI:
    摘要 ( 1057 )   PDF(2613KB) ( 1608 )  
    在人类认识史上,有些一直就激动着人们思索的古老问题,到现在还依然是科学注意的中心。地球上生命的超源,亦即从无机界到有机界的过渡的问题,就是这些重大问题中的一个。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不仅仅具有一般生物学上的意义,更加重要的是,它和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建立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围绕这个问题的思想斗争,实质上就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的斗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疑与读书
    1962, (3):  19-19.  DOI:
    摘要 ( 951 )   PDF(778KB) ( 1482 )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大疑则大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王充
    孔繁
    1962, (3):  20-20.  DOI:
    摘要 ( 1052 )   PDF(499KB) ( 1635 )  
    王充字仲任,东汉初年人。生于公元27年,卒年约在公元100年前后。他是我国汉代大唯物主义哲学家。著作甚多,但大都佚失,传留至今仅有《论衡》一书,廿余万言。主充在反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以及当时流行的识纬迷信的斗争中建立了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著作很富有战斗批判的精神。他在自然观上提出天地是物质的实体,而物质性的“元气”是自然界原始的物质基础。他说:“天之与地皆体也”。①他用地体形象地比喻天体,说天有列星犹地上有宅舍一般。③他说天和地都是“元气”构成的:“天地,含气之自然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范缜
    尹明
    1962, (3):  20-21.  DOI:
    摘要 ( 908 )   PDF(835KB) ( 1660 )  
    范缜(公元150——515年),字子真,南阳舞阴(今河南沁阳)人,他生活于南朝齐、梁时代,这时期由于南北朝的对峙,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都异常尖锐,战争连绵不断,农民群众在重重的压迫和剥削下过着悲惨的生活,当时劳动人民除了不断起义斗争外,也有不少人为逃避现实生活的痛苦,出家做了和尚、尼姑,使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王船山
    孙长江
    1962, (3):  21-22.  DOI:
    摘要 ( 1124 )   PDF(839KB) ( 1551 )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字而农,号姜齐。因为他晚年居衡阳石船山,所以又称船山先生。王夫之是一个战斗的唯物主义者。为了达到战胜唯心主义的目的,他提出了“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持,而见其瑕”的口号。正是因为这样,王夫之不仅给予宋明以来唯心主义道家以有力的打击,而且也相当彻底地批判了佛、道的宗教唯心主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笛卡尔的二元论
    李质明
    1962, (3):  23-26.  DOI:
    摘要 ( 1283 )   PDF(1741KB) ( 1790 )  
    在西欧哲学史上,笛卡尔的哲学,是古典的二元论世界观的典型。这个典型的二元论,它的体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的实质是什么?以及产生它的根源又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将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一般二元论的特点有所了解,同时也会有助于我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了解。笛卡尔曾经把全部哲学体系比作是一棵树。树根是形而上学;树干是物理学,也就是自然哲学;而树枝则是其它的一些具体科学①。笛卡尔自己的全部哲学,就是按照他这样一棵想像的“树”建立起来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实证论与“科学性”
    何潜
    1962, (3):  27-34.  DOI:
    摘要 ( 1121 )   PDF(3273KB) ( 1613 )  
    (一) 十九世纪末叶和二十世纪初期,哲学上唯物论对唯心论的斗争要数唯物论对实证论的斗争最为尖锐。列宁为了这个斗争,曾写了“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这部经典著作。列宁这部经典著作出版已经有了半个世纪。在这个期间,从孔德以至马赫等的旧实证论已经没落了。但是由于两个阵营的世界观上的斗争日益尖锐,于是在旧实证论基础之上,产生了从维也纳学派发展出来的新实证论,即一般称之为罗辑实证论或罗辑经验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中的若干自然科学知识
    知然
    1962, (3):  35-36.  DOI:
    摘要 ( 1077 )   PDF(796KB) ( 1524 )  
    射电望远镜也称无线电望远镜,是接收宇宙天体向外发射和反射无线电波的仪器。它的构造、原理和用途与普通的光学望远镜相似。我们知道,宇宙中各天体都向外发射各种频率的电磁波或者反射电磁波。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了解天体的化学组成,判断天体的温度、压力,有否磁场等各种物理方面的性质。这是目前人们积累天体知识的唯一来源,是天文学家所观测的对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讲授商品和货币的一些意见
    郭子樵
    1962, (3):  37-39.  DOI:
    摘要 ( 1129 )   PDF(1629KB) ( 1554 )  
    (一) 学习商品和货币一章是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从商品的分析开始,这是马克思对唯物辩证法的天才的具体运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商品生产的基础上的。商品生产虽然在历史上先于资本主义生产,但是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才具有了统治的、普遍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阶段。人们为了要发现自然界或社会的发展规律,必须从研究该领域内大量重复着的、最简单、最普遍的现象着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胡钧
    1962, (3):  40-43.  DOI:
    摘要 ( 1087 )   PDF(1671KB) ( 1602 )  
    马克思在分析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细胞的商品,揭示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之后,又进一步详细论证了决定商品二重性的劳动的二重性。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总是具有一定特殊形式的劳动。例如衣服只能是裁缝劳动的结果,镰刀只能是铁匠劳动的经果。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就是千差万别的各种不同的特殊形式的劳动生产出来的。这种能带来某种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价值形态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表现
    彭蠡
    1962, (3):  44-45,39.  DOI:
    摘要 ( 1094 )   PDF(1354KB) ( 1527 )  
    价值形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它随着商品交换、商品生产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发展。价值形态的发展,也就成为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发展的表现。最初,交换行为是在原始公社之间进行的,这种交换带有偶然的性质,所以这时出现的价值形态,叫做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在这个阶段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还没有发生大分工,私有制还不曾出现,因而还不存在商品生产,“劳动生产物是由偶然的间或的交换转化为商品”①,所以,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在这里还处在萌芽的状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等价形态及其特点
    陈秋梅
    1962, (3):  46-48.  DOI:
    摘要 ( 1077 )   PDF(1268KB) ( 1660 )  
    马克思在考察简单价值形态时,曾经对等价形态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些分析对于理解货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货币本身就是最发展的一种等价形态,分析等价形态及其特点,实际上就是要从萌芽状态中揭露货币的本质和特点。为了说明等价形态的各个特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等价形态的含义。马克思说过:“一个商品的等价形态,就是它能直接与别种商品相交换的形态。”①因此,说某一商品处于等价形态上,意思就是说,这种商品可以和别的商品直接相交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简介
    林森木
    1962, (3):  49-52.  DOI:
    摘要 ( 1087 )   PDF(1968KB) ( 1487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发现了商品是按照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来进行交换的。他在农业的实践中了解到劳动创造产品这个事实,在他的著作的统计例证中以劳动来衡量粮食的生产和粮食的价格,并对生产粮食和生产白银的劳动耗费进行比较。他说,如果开采一盎斯的白银,并把它从秘鲁的银矿所在地运到英国的伦敦,和生产一蒲式耳粮食需要同样多的劳动时间,那末前者便是后者的“自然价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价值规律的表述问题的争论
    于学儒
    1962, (3):  52-53.  DOI:
    摘要 ( 1101 )   PDF(1142KB) ( 1536 )  
    许多人,对于价值规律的理解不一致。因此,在价值规律的表述方面也有几种不同的意见。根据几年来发表的一些文章来看,不同意见大体上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意见认为价值规律就是价值决定的规律。他们把价值规律概括为,“……商品(或者更广泛一点说产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个商品(或产品)时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决定。”①也有更简单地表述,“价值规律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规律”。持这类意见的同志,他们彼此之间也还有些分歧。有些人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是永恒的概念,因之价值规律也是永恒的。只要有产品生产存在就有价值规律。另一些人,则认为“价值”是历史的范畴,是商品经济的概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货币材料简史
    黄强华
    1962, (3):  54-54,34.  DOI:
    摘要 ( 1104 )   PDF(1053KB) ( 1579 )  
    贝——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材料。中国大概在殷代到西周(约在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771年左右)间就用贝作为货币材料。在中国的文字结构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汇,如财、货、宝等,多带贝傍。可见,从中国文字创造的时候,贝壳已经是一种价值的代表了。我国古代用贝作为货币材料,甚至在青铜器盛行后的一段时期内仍然没有把它淘汰,这是因为贝在那时具有比其他东西作为货币的优越条件:第一是它本身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古代的装饰品);第二是有自然的单位,这在金属铸造技术落后,以及对价值计量单位要求并不十分精确的古代,贝作为货币确比较方便;第三是坚固耐用,第四是便于携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研究历史的几个问题
    吴晗
    1962, (3):  55-58.  DOI:
    摘要 ( 996 )   PDF(1981KB) ( 1716 )  
    本文系吴晗同志于五月九日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和历史档案系同志们作的报告。由陈祖甲、叶桂生等同志记录。发表前,曾经由吴晗同志审阅和改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魏晋隋唐时期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胡如雷
    1962, (3):  59-61.  DOI:
    摘要 ( 1067 )   PDF(1701KB) ( 1533 )  
    黄巾农民大起义之后,中唐以前,这一历史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发展过程中自成段落。这五个半世纪中,社会经济呈现出很多具有历史阶段性的时代特点。大量无主荒地的不断出现,地主政权以屯田、占田、均田等方式不断处理、分配这些土地,就是这些特点中最重要的一个。于是就发生了这样的问题:在魏晋隋唐时期,是国家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呢?还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呢?这确实是我们史学界正在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书有三到
    1962, (3):  61-61.  DOI:
    摘要 ( 1306 )   PDF(787KB) ( 1494 )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热,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讲义(初稿)[七]
    高等学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协作组
    1962, (3):  62-63.  DOI:
    摘要 ( 1038 )   PDF(1079KB) ( 1490 )  
    经过对右的和“左”的倾向的纠正,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得到更深入的发展,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果: 1.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巩固了工农联盟,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实基础,保证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到1949年上半年,在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的山东和苏北等老区和半老区,及其所包围的小块新区,除一些零散的村庄和小块地区外,土地业已平分,地主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旧式富农的封建尾巴也被割掉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简要注释[初稿](续四)
    仲仁
    1962, (3):  64-65.  DOI:
    摘要 ( 1037 )   PDF(821KB) ( 1688 )  
    马赫是一个最彻底的诡辩论者,他把对人类的廖误和各种"荒唐的梦"(如相信牛鬼蛇神等等)的科学历史的和心理学的研究同真理和“荒唐”在认识论上的区别混淆起来了。(第138页) 马赫把理论和实践分割开来,把实践标准从认识论中排斥出去,其目的是要抹煞真理和谬误的区分。他认为把真理和谬误对立起来,这“从实践的观点看来是有意义的,从科学的观点看来却是毫无意义的”(转引自第138页)。他举例说:一支铅笔在空气中看,它是直的,把它的一半倾斜地插在水里,它是弯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