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载
    毛主席关于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论述
    1959, (12):  1-5.  DOI:
    摘要 ( )   PDF(1456KB) ( )  
    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問題。很短的时間內,將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驟雨,迅猛異常,无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压抑不住。他們將冲决一切束縛他們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軍閥、贪官污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將在他們面前受他們的检驗而决定棄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评论
    “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徐琳
    1959, (12):  6-8.  DOI:
    摘要 ( )   PDF(840KB) ( )  
    社会生活是按着辩证规律发展的。愈是革命的时代,社会生活的辩证法就愈显露得充分。是用辩证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还是用反辩证的态度(形而上学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这是决定一个人是顺乎时代潮流而行,还是逆时代潮流而行;是在革命运动中做促进派、还是做促退派的试金石。生活本身迫使人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回避是不可能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是“忠心耿耿”还是“格格不入”?
    崇真
    1959, (12):  8-9.  DOI:
    摘要 ( )   PDF(707KB) ( )  
    有些反对党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人,在事实面前,不能不承认自己“错误严重”,但是,他们坚守最后一道防线,说什么:“我对党始终是忠心耿耿的,不是有意识反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驳右倾机会主义者的“紧张论”
    许征帆
    1959, (12):  9-11.  DOI:
    摘要 ( )   PDF(692KB) ( )  
    右倾机会主义者习惯于蜗牛式的爬行生活,见不得社会主义的跃进式的巨人步伐,一看到雷霆万钧、排山倒海的大跃进,就吓得失魂丧魄,跟着来一通胡言乱语,叫喊什么“太紧张啦!”“人们受不了啊!”这样跃下去“怎能不出乱子呢!”等等,他们这类昏话,组成了一种理论,名之曰“紧张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文件的初步体会
    谈谈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驳人民公社化运动“搞早了”的谬论
    肖前
    1959, (12):  12-15.  DOI:
    摘要 ( )   PDF(769KB) ( )  
    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有这样一种“理论”:“就算人民公社是一个十分完美的组织形式,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也不可以普遍开花,一矗而成呀,可见不分先进地区、落后地区短期内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公社化运动是一种轻率的、缺乏准备的举动,没有足够的客观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世界观——学习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文件的札记
    韦里
    1959, (12):  16-22.  DOI:
    摘要 ( )   PDF(1157KB) ( )  
    正当全国人民在党的总路綫的光辉照耀下,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继续奋勇前进的时候,我们的队伍内部,竟有少数人反对总路綫反对大跃进反对人民公社。这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呼声,和国内外敌人的诽谤混合在一起,形成一障嘈杂的叫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对政治理论教学如何贯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的看法
    朱真
    1959, (12):  23-26.  DOI:
    摘要 ( )   PDF(884KB) ( )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把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八中全会向全国人民指出了当前的政治任务,提出了反右倾、鼓干劲、在今年内提前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的战斗号召。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书小文摘
    服尔太为什么需要上帝?
    1959, (12):  26-26.  DOI:
    摘要 ( )   PDF(442KB) ( )  
    服尔太是个讽刺的能手,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勇士。他那尖苛、辛辣的嘲笑,使当时法国的封建反动势力,不寒而慄。所以人们把他比作一头“笑着的狮子”。服尔太是法国封建主义精神支柱的天主教的死对头。他在“消灭败类”的口号下,用他那支利剑般的笔,把天主教的残暴和黑暗揭露无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文件的初步体会
    我对讲授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如何貫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的看法
    何煉成
    1959, (12):  27-31.  DOI:
    摘要 ( )   PDF(1036KB) ( )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在“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中指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是我国勤劳勇敢的六亿五千万人民的伟大决心和伟大智慧的表现,是我们党和我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产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下厂劳动锻炼和普及哲学的初步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下厂小组
    1959, (12):  32-42.  DOI:
    摘要 ( )   PDF(2520KB) ( )  
    去年下半年,随着生产和建设全面大跃进的高潮,在思想理论教育战线上,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广大的工农群众在党的倡导和启发之下,纷纷组织起来,学理论,学哲学,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学校里也正在进行着深刻的教育革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名词解释
    学习“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二十九章的几点体会
    卫兴华
    1959, (12):  43-47.  DOI:
    摘要 ( )   PDF(960KB) ( )  
    馬克思列宁主义認为,在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生产。生产决定分配,是指:第一,生产提供被分配的对象,决定着被分配的产品的規模和結構;第二,生产的性質决定分配的性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蒋紹進
    1959, (12):  48-51.  DOI:
    摘要 ( )   PDF(777KB) ( )  
    工资,如果还原为它的一般基础,那就是社会产品中归属于生产者的个人份额,这是无论资本主义制度下或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所共同的。但是,如果由此把工资看作是自然的,因而混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工资的本质,撇开它们的生产关系内容,就会陷入资产阶级自然主义的泥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劳分配与计件工资
    塞風
    1959, (12):  52-56.  DOI:
    摘要 ( )   PDF(851KB) ( )  
    马列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社会的分配决定于社会的生产方式,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分配制度。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社会产品的分配,首先是按照资本进行的。谁的资本越大,谁就能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分配的多少,与其投入资本量的大小成正比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初稿)
    卫兴华
    1959, (12):  57-58.  DOI:
    摘要 ( )   PDF(379KB) ( )  
    任何历史阶段的生产都是社会性的生产,因此任何生产者的劳动都必须与社会发生关系和联系,即具有社会性。“劳动的社会性”或“社会劳动”这一概念就是表明劳动的社会联系。但劳动的社会性质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或是直接地表现出来,或是间接地表现出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著介绍和注释
    “资本论”历史典据注释(初稿)[续四三]
    集士
    1959, (12):  59-60.  DOI:
    摘要 ( )   PDF(949KB) ( )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系指1579年尼德蘭脱离西班牙而独立的斗争。从这时开始,欧洲各个国家在世界各地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和掠夺殖民地的斗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略论名墨逻辑的思想特点(续一)
    汪奠基
    1959, (12):  61-63.  DOI:
    摘要 ( )   PDF(786KB) ( )  
    墨子名翟(约为公元前四八○——三九○年),宋大夫。“汉志”说“墨家出清庙之守”,不隶名家。晋鲁胜说:“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这是肯定“墨经”为墨子自著,同时認墨子本人应为名家。我们相信鲁胜的话,有一部分是可靠的,如果说全部“墨经”包括“经说”及“大取”“小取”都是墨子著的,这当然有很难令人无疑的具体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书小文摘
    秉烛夜行
    怡如
    1959, (12):  64-64.  DOI:
    摘要 ( )   PDF(345KB) ( )  
    南北朝时候的文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在旧日是一部有名的书。当然,这部书中的观点和道理,受时代和作者阶级性的限制,有许多是错误和可笑的。可是,对那时候的浮艳虚夸的文风,能够提出反对的意见,推崇朴素和真实,提倡“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意即任意作出论断)的风气,却有可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