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术评论
    历史发展规律的普遍性和各民族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刘奔, 任洁
    2007, (3):  5-10.  DOI:
    摘要 ( )   PDF(1044KB) ( )  
    马克思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各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违背这种普遍规律。但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实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唯物史观不是超历史的“一般历史哲学”,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宿命论和预成论,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不是可以到处生搬硬套的僵死公式。历史规律不是先于或外在于活生生的人的实践活动的神秘之物,而是在人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由于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时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能动选择的广阔空间,各民族的发展道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不等同于各民族的特殊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现代性批判理论:吉登斯对马克思的解读与批判
    李红专
    2007, (3):  11-17.  DOI:
    摘要 ( )   PDF(1587KB) ( )  
    吉登斯对马克思的批判和反思,服从于吉登斯晚期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经历了一个从早期侧重于解读到后期侧重于批判的过程,在总体上包含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资本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三个层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与学科建设
    李毅
    2007, (3):  18-21.  DOI:
    摘要 ( )   PDF(587KB) ( )  
    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核心是是否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的问题。对整体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也是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建设为指导,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建制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
    张云飞
    2007, (3):  22-28.  DOI:
    摘要 ( )   PDF(1300KB) ( )  
    在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语境中,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学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本系统的科学研究而再现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原本状态、总体面貌、历史进程、科学内涵和思想实质而展开的科学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文献考据学和马克思主义文献诠释学两个方面。前者着重于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考据,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后者着重于对马克思主义文本中的义理的诠释,主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方面的研究。只有把考据和诠释统一起来,才能建立统一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特性的思考
    祖嘉合
    2007, (3):  29-34.  DOI:
    摘要 ( )   PDF(847KB) ( )  
    本文分析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关系的争论中比较集中的三个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有无必要引进这对哲学认识论范畴;受教育者在什么情况下成为主体;怎样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性质?本文认为,争论的原因主要是分析问题的方法论上存在重大分歧。因此,要在理论上搞清楚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从方法论上应有两方面的约定:一是在一定阶段的研究中需将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二是在考察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时,需从特定的视角出发确定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高增长、低就业”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
    程连升
    2007, (3):  35-41.  DOI:
    摘要 ( )   PDF(1628KB) ( )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高增长、低就业”的模式为背景,对目前学术界就中国经济就业弹性下降趋势给予的各种解释进行了简要评析,并结合国际发展经验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格局提出,企业中普遍的加班加点行为,抵消了经济增长创造出来的一部分就业供给,减少了对新职工的雇佣量,从而使中国经济形成了“高增长、低就业”的特殊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公共管理的本土化问题——兼评《中国公共管理》一书
    钱冰
    2007, (3):  42-48.  DOI:
    摘要 ( )   PDF(1129KB) ( )  
    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研究应该在借鉴各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研究,应该从中国的实践出发来思考中国公共管理问题。《中国公共管理》正是一本基于对中国问题思考基础上的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公共管理问题的基本视角和方法,按照中国国情和公共管理的理念来探讨中国公共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即协调党政关系,处理好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提高私人部门的社会责任感及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前沿
    从斯蒂德曼的非难看劳动价值理论及价值转形问题的计算
    余斌
    2007, (3):  49-56.  DOI:
    摘要 ( )   PDF(1321KB) ( )  
    斯蒂德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非难源于他本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错误理解。“价值总量”与“生产价格总量”只是同一个数量的不同表现方式,它们不可能不相等;而总剩余价值量等于总利润则是劳动价值理论关于利润的定义式,这两个量也不可能不相等。从而,价值转形理论的数学难题只是一个伪问题,可以休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激进学派的劳动力市场理论
    赵峰
    2007, (3):  57-64.  DOI:
    摘要 ( )   PDF(1630KB) (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区别于以往所有的经济体系的根本特点在于:首先,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中,而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必须依靠出卖劳动力获得工资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其次,劳动力作为商品自由买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作为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激进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一套完整的劳动力市场理论,不但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资本主义的企业组织形式、技术选择等微观行为的理解,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失业、萧条等宏观经济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权势和平转移与中国对美战略选择
    张春
    2007, (3):  65-72.  DOI:
    摘要 ( )   PDF(2114KB) ( )  
    现有研究大多认为,权势转移必将导致霸权战争。本文的论证表明,权势转移理论有机整合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理论,其中蕴含着权势和平转移的内涵与条件。这种条件包括两个方面:即体系中的崛起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而主导国对崛起国的和平发展予以包容。中国已经选择了和平发展道路,因此透析权势转移理论中所蕴含的主导国包容崛起国的条件,对中国的对美战略选择有着重大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
    孙中山“党—国”理论分析
    杨德山
    2007, (3):  73-79.  DOI:
    摘要 ( )   PDF(2246KB) ( )  
    孙中山的“党—国”理论由“立党救国”、“以党建国”和“以党治国”等三个历史和逻辑紧密相联的部分组成。“立党救国”表明中国近代的政党首先是民族危机的产物。“以党建国”反映出孙中山学外国、建我党,以我党、建我国,先党后国,党国同构的的政治思维。“以党治国”无论在理论说明还是在制度设计上,尽管总有些改变,但在“革命”时期,革命党独占政权,党员独有或先有政治权利的本质没有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备课札记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观念的三大转变
    倪志安
    2007, (3):  80-86.  DOI:
    摘要 ( )   PDF(839KB) ( )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素养,使受教育者真正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由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理论形态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观念的局限,使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难以实现其根本的教育目标。本文认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观念,必须实现由唯物辩证思维方式向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由物质世界观向实践世界观的转变、由彰显世界观向彰显方法论的转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外交新理念探析
    金正昆, 乔旋
    2007, (3):  87-92.  DOI:
    摘要 ( )   PDF(1900KB) (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逐步确定了以人为本、和而不同、有所作为、和谐世界等外交新理念。这些外交新理念,不仅促使当代中国外交与时俱进,而且将是现在与未来中国外交实践的新指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东亚合作论坛2006:构建和谐东亚——中国、日本、韩国的责任与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娴
    2007, (3):  93-96.  DOI:
    摘要 ( )   PDF(315KB) ( )  
    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东亚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所占比重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东亚地区的合作不仅引起本地区各国的重视,而且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和谐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合作不断扩大和加深的“和谐东亚”具有更加显著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