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专稿
    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应当遵循的若干原则
    夏伟东
    2001, (12):  5-11.  DOI:
    摘要 ( )   PDF(524KB) ( )  
    本文认为要在全新的形势下来考虑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原则问题。当前迫切需要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六条方针原则进行深入探讨,这些原则包括: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结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合业经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从入世对银行业制度造成的冲击谈起
    韩玉军, 李丹
    2001, (12):  12-16.  DOI:
    摘要 ( )   PDF(595KB) ( )  
    合业经营与分业经营是世界上银行业采用的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分业经营模式。由于合业经营是世界银行业改革的主要方向,并且我国面临加入WTO的挑战,有关入世可能影响我国银行制度的论断由此而起。而本文认为,由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国民待遇的特殊性,入世对银行制度的冲击是非本质的,真正影响银行制度选择的因素在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各方面改革的深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经济学前沿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一种结构主义的观点
    刘元春, 李煜
    2001, (12):  17-22.  DOI:
    摘要 ( )   PDF(867KB) ( )  
    从世界经济体系理论和结构主义观点来看,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在本质上是国际劳动分工模式的变化,全球化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富有冲突的结构性变革的历史过程。本文在综合分析各种数据的基础上,证明了这种结构主义的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日东盟三边政治—安全连动关系初探
    曾璐, 周青
    2001, (12):  23-28.  DOI:
    摘要 ( )   PDF(940KB) ( )  
    中国和日本分别是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东盟是亚洲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三方的发展与合作对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1世纪初,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中日关系在“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稳步前进,中国与东盟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日本谋求与东盟建立“跨世纪的深远关系”.本文试从政治与安全角度探讨中日东盟三边的连动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恐战争重塑地区格局及大国关系
    蒲俜
    2001, (12):  29-32.  DOI:
    摘要 ( )   PDF(421KB) ( )  
    十年前,在东欧剧变、苏联衰落的国际形势下,美国利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的危机发动了海湾战争,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组建多国部队,一举击败伊拉克,成功地构筑了冷战后的中东新秩序。以海湾战争为转折点,二战后美苏在中东争夺和对峙的局面结束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确立起来。十年后的今天,反恐怖主义旗帜下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打击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不同程度的认可和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评论
    辩证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要旨
    张西立
    2001, (12):  33-37.  DOI:
    摘要 ( )   PDF(1912KB)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其本质来讲是反对并力图超越任何封闭、僵化的哲学体系的,是坚持一种始终能动地面向现实生活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真正开放性思维方式的。这种以人类实践活动为“根据”的“辩证思维”或“理论思维”,其思维方法既是实证的,又是思辨的,是本体与方法、经验与理性等的高度统一。可以说,“辩证思维”或“理论思维”,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以往一切旧哲学的世界观的本质规定性所在,同时也是我们得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自然界”、“共产主义”等基本范畴的科学方法论的要害所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马克思主义跟踪研究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及其三个代表性成果
    段忠桥
    2001, (12):  38-43.  DOI:
    摘要 ( )   PDF(576KB) ( )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主要在英国和美国兴起的又一马克思主义思潮。其倡导者试图用分析的方法重构一种既是科学的又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以探究关于反对和推翻资本主义的方案的设计、正确性和策略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难点解析
    从知与所知的角度重构作为活动的意识
    刘永富, 张伟
    2001, (12):  44-47.  DOI:
    摘要 ( )   PDF(880KB) ( )  
    意识作为实际进行的活动是物质的活动,但并非任何物质的活动都是意识活动。意识作为一种实际发生、实际进行的活动,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意识活动等同于知;狭义的意识活动只是知的一种,这种知是通过特定的物质——人脑——进行的活动,是在实知的基础上发生、进行的想知活动。这种活动作为反映是具有超越性的间接反映。与物质相对的意识是狭义的意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认识
    顾钰民
    2001, (12):  48-52.  DOI:
    摘要 ( )   PDF(395KB) ( )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一是要深化对价值源泉的认识。这一问题的核心是要从理论上论证人的活劳动是新价值的惟一源泉,其他生产要素包括科学技术本身都不创造价值。二是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向“总体工人”和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三是要深化对价值分配的认识,正确把握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没有内在的联系,价值分配方式是由社会基本产权关系决定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原则和社会原则是价值分配应该遵循的两大基本原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成效和问题
    陈晓沁
    2001, (12):  53-56.  DOI:
    摘要 ( )   PDF(565KB) ( )  
    俄罗斯自独立以来开始了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市场经济制度已初步形成。俄罗斯在宏观经济的稳定化、价格及外贸的自由化、私有化等领域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新体制还不完善,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深入研究俄罗斯的经济转轨问题,对全面剖析俄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变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我们对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作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俄罗斯在经济转轨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值得其他转型国家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述评
    新时期我国认识论研究评述
    王维国, 刘宝东
    2001, (12):  57-60.  DOI:
    摘要 ( )   PDF(686KB) ( )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我国认识论研究的回顾,重构了由传统主体性认识论走向生活认识论的发展理路,分析了认识论研究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展望了新世纪的认识论研究走向——真正从实践的观点走向实践哲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二十年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研究述评
    刘辉
    2001, (12):  61-66.  DOI:
    摘要 ( )   PDF(1016KB) (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长期以来党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进入90年代后,侧重于从总体上对其进行扩大视野的宏观把握和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突出特征。诸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如何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它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它与三民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之间的历史联系和思想关系,共产国际和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思潮对其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共领袖群体在这一理论形成发展中所做出的探索与贡献,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形成及标志等等问题,均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或重点。本文对这些研究中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述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近世中国社会性质与社会形态问题研究述评
    陈向阳
    2001, (12):  67-71.  DOI:
    摘要 ( )   PDF(1495KB) ( )  
    近年有关近世中国社会性质与社会形态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传统课题的研究有所深化,如围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两半社会”与近世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形态等问题,产生了一些新认识、新观点;另一方面,拓展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如有关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概念、现代化与近世中国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等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学术研讨会”纪要
    黄皖毅
    2001, (12):  72-74.  DOI:
    摘要 ( )   PDF(700KB) ( )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暨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9月21-22日在京举行。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研究所、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党校等十余所研究单位、院校的专家、学者与会。参与研讨的有黄楠森、庄福龄、顾锦屏、许全兴、叶汝贤、赵家祥等资深专家,以及一批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者王东、丰子义、俞可平、刘奔、杨耕、汪信砚、何萍、孙承叔等。会议本着“返本创新”的精神,提倡回到文本,研究基础理论与核心观念,着眼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解答,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代综合创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城市化、企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综述
    秦兴方, 王新驰
    2001, (12):  75-76.  DOI:
    摘要 ( )   PDF(374KB) ( )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经济正式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探寻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是实践给经济学界提出的重大课题。2001年11月9-11日,扬州大学商学院、《管理世界》杂志社、苏中发展研究院在江苏扬州合作举办了“农村城市化、企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学者畅所欲言,在有关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