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从需求理论到供给理论及其启示
    李义平
    2000, (3):  5-10.  DOI:
    摘要 ( 1127 )   PDF(733KB) ( 1771 )  
    经济学的一切理论创新,都是在解释现实经济问题中应运而生的。面对大规模的经济萧条这种传统古典经济学解释不了,也解决不了的经济现象,凯恩斯提出了全新的需求管理理论。面对凯恩斯经济政策的负面效应——滞胀,则又应运而生了供给理论。我国现实经济中问题的症结虽然有需求的问题,但矛盾的主导方面可能是供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的进展及评价
    王检贵
    2000, (3):  11-16.  DOI:
    摘要 ( 1050 )   PDF(693KB) ( 1881 )  
    本文分别对20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的基本情况及其成因、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对学术界关于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成果做了综合性评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哲学的历史观念及其变革
    李淑梅
    2000, (3):  17-23.  DOI:
    摘要 ( 1148 )   PDF(597KB) ( 1675 )  
    近代哲学的历史观念是人类对自身历史创造性的理论自觉,是以探索历史本体为己任的理论。但近代的历史哲学是思辨的,它先验地构思出适用于一切时代的抽象的历史观念。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观念由历史本体论向历史认识论的转变,只是历史观念表现形式的改变,历史的本体问题是回避不了的,现代西方哲学依然是以唯心主义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念则建立在坚实的社会哲学基础之上,并为社会哲学提供理论指导,它实现了历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政治认知的两种范式
    程竹汝
    2000, (3):  24-28.  DOI:
    摘要 ( 1160 )   PDF(508KB) ( 1616 )  
    政治的基本范畴是政治学存在和立论的根本,也是学科中长期争论的基本问题。本文对历史上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进行了归纳,认为各种观点之间的差异反映到对社会关系的政治本质认识上,又进一步表现为各执一端的两种观点,即政治的本质根源于群体之间的关系,还是根源于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两种基本观点的立论基础和方法论,得出的结论是它们都缺少理论上的周延性,进而在总结现代政治学关于政治基本范畴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超越两种观点的政治概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意识形态与冷战的起源
    杨光斌
    2000, (3):  29-34.  DOI:
    摘要 ( 1445 )   PDF(837KB) ( 2521 )  
    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还体现了规定美国民族认同的政治价值与原则。贯穿于美国外交政策决策中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方面是民主资本主义,它在战后演变为反共产主义信条,研究冷战起源的最为重要的线索杜鲁门主义、MrX和NSC-68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由于复杂的国内政治过程,国家领导人需要克服障碍去进行政治动员而使其政策合法化,而意识形态正是这样一个有用的工具。冷战的起源是研究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决策中作用的最为经典的案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难点解析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兼评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定义
    胡钧
    2000, (3):  35-39.  DOI:
    摘要 ( 1105 )   PDF(511KB) ( 1654 )  
    政治经济学涉及的对象是物质生产。在马克思已经严格区分了物质生产一般和物质生产所采取的特殊社会形式的今天,重新混淆二者,把生产关系淹没在生产力合理组织中,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今天应主要放在生产一般和社会市场经济一般上,那在理论上就是一种倒退了。要讲选择",必须包括两个方面的选择,即资源在不同人们之间的分配和资源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配置,二者缺一不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沙健孙
    2000, (3):  40-45.  DOI:
    摘要 ( 2566 )   PDF(625KB) ( 1990 )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之所以要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是因为必须走历史的必由之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没有能力领导人民赢得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述评
    当代中国社会哲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及其主题嬗变
    孙显蔚
    2000, (3):  46-52.  DOI:
    摘要 ( 1113 )   PDF(590KB) ( 1681 )  
    当代中国社会哲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为初创阶段,主要是厘定学科内容及研究方法;90年代初期至中期为起步阶段,着重于发展哲学的研究;90年代中期以后可谓纵深阶段,对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研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学科观念,诸如社会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确立了社会哲学研究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社会主义跟踪研究
    21世纪社会主义流派发展展望
    余文烈, 姜辉
    2000, (3):  53-58.  DOI:
    摘要 ( 1103 )   PDF(765KB) ( 1910 )  
    本文把社会主义区分为制度社会主义和价值社会主义,认为苏联模式的制度社会主义的垮台并不影响其他形式的制度社会主义的实验,而价值社会主义则无时无地不在(包括在资本主义肌体上)孕育、生成与发展;应当从政治制衡的视角积极地评价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对帝国主义的遏制作用,并把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趋同"看作是社会主义的胜利;21世纪不同主张的社会主义流派将随着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态势和时代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百年沉思
    地方主义与民国社会(续)
    王续添
    2000, (3):  59-63.  DOI:
    摘要 ( 1201 )   PDF(902KB) ( 1714 )  
    民族主义作为近代以来风靡世界的一股强劲有力的社会思潮,一个难以背弃的政治原则,一种得到普遍认同的民族情感,在民国一代昂扬、猛进,几乎成为压倒一切的精神力量,成为一种具有价值评判和道德评判的统合尺度。每个阶级、阶层,每个集团、党派都必须表明对它的态度;每一种社会思想、政治意识也都要不同程度地接纳它作为自身一个方面的内容;每一种社会力量和社会意识都可以通过它得到一种自身价值和道德的检衡。地方集团及其政治意识的地方主义亦自不例外。不同时期不同地方集团及其政治意识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它们对民族主义的区别性,从总体来看,地方主义对民族主义具有悖与不悖两重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课"教学法探讨
    关于推进两课"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班
    2000, (3):  64-66.  DOI:
    摘要 ( 957 )   PDF(619KB) ( 1494 )  
    在中国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转型加快的新时期,两课"教学既面临挑战,又孕育机遇。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则,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仍然是抓好两课"教学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备课札记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战略观及其特色
    李雅儒
    2000, (3):  67-70.  DOI:
    摘要 ( 1057 )   PDF(550KB) ( 1750 )  
    邓小平所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是邓小平在全面分析和研究我国振兴经济的必要条件和发展趋势以后,慎重做出的积极稳妥的决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李学丽, 邢祝国
    2000, (3):  71-72.  DOI:
    摘要 ( 1872 )   PDF(293KB) ( 1866 )  
    邓小平对科学技术的本质、当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论述。马克思曾指出:科学技术是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促进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教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理解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同一
    傅如良
    2000, (3):  73-74.  DOI:
    摘要 ( 1138 )   PDF(221KB) ( 1781 )  
    逻辑、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包含两个不同层次的对立面的同一性。是同一个东西"指的主要不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致性,而是指辩证法就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同一,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两者逻辑关系的必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信息
    近年来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
    之恺
    2000, (3):  75-80.  DOI:
    摘要 ( 1017 )   PDF(933KB) ( 1567 )  
    近年来,学术界为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方面的论著,这些论著不乏真知灼见,澄清或更正了一些已经流行的模糊认识或谬传。本文就近年来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些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