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检索结果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共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与人的现代化
    王可心, 邱吉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10): 55-67.  
    摘要120)      PDF (9273KB)(37)    收藏
    人的现代化离不开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成长与互动。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抵御西方侵略,开启民智、扫除文盲,以文字改革为突破口,艰难探索挽救中华危亡之策。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共文字改革坚定“中国化”路径,贯彻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原则,转化拉丁化新文字和传统汉字为人民所用,为改变中国人精神面貌、推动人的现代化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文化桥梁。以史鉴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人的现代化,仍需秉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原则,发挥中华文化的现代化优势、提供科学的文化供给,才能为人的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论“共同富裕社会”的内涵及价值意蕴
    邱吉, 杨秀婷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5): 79-89.  
    摘要830)      PDF (8304KB)(179)    收藏
    “共同富裕社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形态。其内涵立体而丰富,是一个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国家富裕与人民富裕一致的共富社会;是以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前提,社会全面进步与个体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的和谐社会;是对小康社会的接续与跃升,是将静态规划与动态实践结合起来的阶梯式递进发展的社会。“共同富裕社会”的提出及其实践,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共同追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价值目标,将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人类“大同”理想开拓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从“人民民主专政”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议题设置
    邱吉,安阳朝
    《教学与研究》   
    4. 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变迁成因及启示
    邱吉1,朱舒坤2
    《教学与研究》   
    5.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历史考察
    邱吉, 梅雪
    《教学与研究》    2014, 48 (5): 90-97.  
    摘要2464)      PDF (1740KB)(1617)    收藏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先后提出了培养适应革命斗争需要的革命者、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建设者以及适应社会全面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考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演进脉络,可以全面、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发展进程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时代内涵及价值,有效地指导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
    6. 思想品德教育目的再审视
    邱吉
    《教学与研究》    2013, 47 (4): 93-101.  
    摘要1938)      PDF (2035KB)(1635)    收藏
    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是其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影响并决定着教育的全过程。当代中国思想品德教育中“模塑化”的教育机制使受教育者内在活力受到抑制,加之教育者受现实功利机制驱动、受教育者行为动机与“模塑化”机制相顺应等因素的影响,使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既定目标。破解这一难题,首先需要厘清思想品德教育目的二重性特征及关系,才能从人本出发确立思想品德教育的基准点,正确解读新时期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并通过建构公平正义的公共生活,为品德教育提供营养丰富的土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7. 从重大突发事件看青少年思想品德升华的契机
    邱吉
    《教学与研究》    2008, (9): 91-96.  
    摘要1139)      PDF (1530KB)(1688)    收藏
    重大突发事件多为灾难性事件,它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预想不到的教育"契机",是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升华的"催化剂"。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总体上表现出由低到高的渐进发展态势,但其发展并非总是直线型的,而是在渐进中有突变、有飞跃、有升华。利用重大突发事件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升华,不仅要通过突发事件引发的社会公共危机,激发青少年的忧患意识,而且要借鉴良性"冲动"理论,将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情绪和情感冲动引向积极的方向,并切实为青少年提供参与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理性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创造机遇、以角色扮演为基础,主动、持续地推进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升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
    8. 理想信念内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邱吉, 孙树平
    《教学与研究》    2007, (7): 86-91.  
    摘要1178)      PDF (1030KB)(1711)    收藏
    理想信念内化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它不仅要通过满足个体成功的需要来开启,而且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综合运用多种因素和力量,通过环境创新来推进,更要结合教育的一般规律,通过实践创新来完成。如果缺失任何一个方面,理想信念内化的效果将不同程度地削弱,甚至内化过程被终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
    9. 当前“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改进与完善
    王易, 邱吉
    《教学与研究》    2002, (4): 66-70.  
    摘要1061)      PDF (1345KB)(1619)    收藏
    “思想道德修养”课属于高校“两课”中的思想品德课,经过近20年的发展,该课从无到有,并逐步走向规范。本文针对“思想道德修养”课在教材、教师、教学方法、考核手段、课程管理等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角度,对“思想道德修养”课在当前条件下的改进与完善提出了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