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检索结果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因应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建设:范式创新、结构优化与推进战略
    李迎生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3): 25-37.  
    摘要304)      PDF (10129KB)(149)    收藏
    围绕乡村振兴的实施,基于社会政策复合性角色功能与乡村振兴多层次战略目标的关系,揭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社会政策的要求与社会政策建设现状之间的张力,现行的乡村社会政策面临着全面深刻的结构转型。其改革方向是:横向结构上,推动社会政策从补缺型向制度型转变,增强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纵向结构上,加快农村社会政策从扁平型结构向多层次结构转变,当下要突出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建构;内容结构上,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和人民需要的变化,实现农村社会政策从生存型向共富型的转变,满足乡村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城乡结构上,实现社会政策从分化型向整合型转变,推动社会政策的城乡整合、全国整合。因应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改革创新,应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第二个一百年”总体部署及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分阶段进行,与国家相关宏观战略部署统筹推进,强化政府的倾斜性支持、东西部协作、多主体协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乡村转向与社会工作城乡协调发展#br#
    #br#
    卫小将, 李迎生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4): 68-76.  
    摘要510)      PDF (6120KB)(170)    收藏
    乡村振兴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乡村转向提供了契机与动力,二者在价值理念、内涵范畴、技术实践等方面均有高度的契合性。城乡二元结构引发了社会工作发展的城乡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环境、资源配置、发展动力及话语体系、服务领域、服务可持续性及受众需求等方面,导致了乡村社会工作发展的滞后性。为此,应以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立足城乡相互促进、共生共存关系探索中国社会工作的城乡协调发展策略。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城乡社会工作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诉诸互联网技术促进社会工作理念、知识、技术等专业核心元素的跨时空流动,推动城乡社会工作专业化与本土化的协同演进,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模式,推进城乡社会工作在宏观政策设计与微观社会服务方面的协同演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经济新常态时期的社会工作发展:需求、挑战与应对*
    李迎生,袁小平
    《教学与研究》   
    4. 非营利组织社会服务的改革与创新:以民族地区反贫困为例
    李迎生, 吴咏梅, 叶笛
    《教学与研究》    2012, 47 (8): 13-20.  
    摘要2124)      PDF (1899KB)(1657)    收藏
    近年来,境内外非营利组织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我国民族地区的反贫困工作,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政府反贫困的不足,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就。但与境外非营利组织相比,境内非营利组织在反贫困实践中尚存在不少需要反思和改进的问题与不足。本文以境内非营利组织社会服务的改革与创新为议题,以民族地区反贫困的实践为案例,通过与境外非营利组织反贫困实践的比较,反思境内非营利组织反贫困实践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探讨其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社会政策与反贫困: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李迎生, 乜琪
    《教学与研究》    2009, (6): 16-21.  
    摘要1198)      PDF (998KB)(2261)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反贫困社会政策建设取得了值得肯定的进展,但对照当今国际反贫困社会政策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国的反贫困社会政策尚存在着重点转移滞后、政策主体单一、对象参与缺乏、开放程度不足、实施手段传统等种种缺陷。借鉴国际反贫困社会政策建设的经验,推动我国反贫困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应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6)
    6. 农村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
    李迎生, 张朝雄
    《教学与研究》    2008, (1): 18-23.  
    摘要1187)      PDF (946KB)(1674)    收藏
    农村社会政策建设不仅为农村社会建设提供制度基础,而且是农村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和重要途径。改革与创新农村社会政策体系,使之与农村社会建设乃至整体的社会建设相配套,是现阶段农村社会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本文基于社会政策的基本学理,试图从横向、纵向和过程三个维度全面、系统地分析农村社会政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就全面推进农村社会政策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初步看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
    7. 关注民生问题 推进社会建设
    李迎生
    《教学与研究》    2008, (1): 5-5.  
    摘要982)      PDF (208KB)(1774)    收藏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既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带来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民生问题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基于这一背景,近年来,中央高层对社会建设给予了特殊的重视和突出的强调。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专门列出一章论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明确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8. 制度建设与社会公正
    李迎生
    《教学与研究》    2007, (5): 44-50.  
    摘要1128)      PDF (900KB)(1589)    收藏
    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社会公正理念的核心追求和突出强调。基于制度是保障社会公正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本文就保障社会公正的相关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建设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讨论。前者主要讨论了转移支付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税收调节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互助制度的建设,后者主要讨论了民主参与机制、诉求反应机制、整合协调机制、评估调整机制的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6)
    9. 志愿服务与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
    李迎生
    《教学与研究》    2005, (3): 27-32.  
    摘要1063)      PDF (851KB)(1733)    收藏
    在仅仅依靠政府和社会难以全面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保障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组织对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的特色和优势,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以弥补政府和社会相关服务的不足,对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对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及较强的专业性等特点,青年志愿者的相关服务尚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2)
    10. 社会政策与社会和谐
    李迎生
    《教学与研究》    2005, (12): 13-18.  
    摘要1071)      PDF (928KB)(1765)    收藏
    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弱势群体问题,对社会和谐的实现有着明显不利的影响。社会政策作为支持弱势群体、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的制度化模式,在帮助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鉴于我国目前的社会政策存在着从属性、不完整性、不平衡性、不稳定性以及低效性的特点,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应当加快我国社会政策体系的改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6)
    11. 从分化到整合: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起源、改革与前瞻
    李迎生
    《教学与研究》    2002, (8): 17-22.  
    摘要1105)      PDF (788KB)(2022)    收藏
    中国最初的社会保障模式所呈现的明显的城乡分化,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正常的,但长期不能实现整合,衔接则不合理,使广大农民的生存利益受到损害。根据国际经验,同时基于中国工业化与城乡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性,目前的改革可以以社会保险制度为重点,在加快城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化改革的同时,采取措施将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逐步纳入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并使之最终与前者统一。在农村,则构建一种既和目前实际吻合,又便于未来与城市整合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未来在基本养老、大病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保障项目可实现城乡统一,而其他项目仍可保留一定的城乡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4)
    12. 非营利组织社会服务体制、
    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问题研究
    李迎生
    《教学与研究》    0, (): 5-.  
    摘要169)      PDF (1392KB)(50)    收藏
    当前,伴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城乡居民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具有特殊优势的非营利组织也因此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的压力和挑战。非营利组织只有通过在社会服务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模式等方面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赢得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信任,从而发挥自身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的特殊优势,进而发展和壮大自己。2012年4月21—22日,云南大学与财团法人台湾“中华文化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联合举办“海峡两岸社会福利论坛”,围绕“非营利组织发展与社会服务创新”的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本刊委托与会的中国人民大学李迎生教授约请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参加论坛的三位中国大陆学者提供会议论文,同时还特别约请了对本专题素有研究的著名社会政策研究学者唐钧教授另行提供论文,共同构成本专题。其中,景天魁研究员的论文从宏观视角论述了在社会服务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中发展非营利组织的问题,其他三篇论文分别以反贫困、养老及残疾人服务为不同的透视侧面,深入探讨了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服务改革与创新问题。希望本专题四篇论文的发表,能够进一步促进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加快非营利组织社会服务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为实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做出应尽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