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检索结果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马克思实现“两个转变”的内在逻辑考察——从“难事”到“苦恼疑问”的解决
    马俊峰, 王万松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9): 67-75.  
    摘要805)      PDF (7023KB)(191)    收藏
    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和马克思的“苦恼疑问”及其解决,是马克思思想形成、理论立场和政治立场转变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也引起了一些争论。关于物质利益的难事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得到了初步的解决,而“总问题”的解决一直持续到马克思获得了“总的结果”之后才完成。澄清上述问题,将有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转向共产主义的实践逻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述评
    毕文锐,马俊峰
    《教学与研究》   
    4. 以党内民主推进社会民主: 中国民主化道路的合理选择
    马俊峰
    《教学与研究》    2011, (5): 12-17.  
    摘要1188)      PDF (1617KB)(1611)    收藏
    民主作为现代化的一种内在特质,随着现代化的全球性展开,表现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但不同民族国家实现民主的道路、民主实现的具体样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必然是各有自己的特殊性。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历史,中国现代化所处的特殊阶段,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离开也不能绕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党内民主推进社会民主,应看做是中国民主化道路的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科学发展观
    马俊峰
    《教学与研究》    2009, (3): 5-10.  
    摘要1233)      PDF (561KB)(1777)    收藏
    价值体系是价值观念、价值规范和价值运动的一种有机统一。价值规范既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的社会形式,也直接地制约着人们的现实价值选择,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合理区分和正确处理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的关系,抓住价值规范建设和制度创新这个中心环节,经过全社会各个方面的长期的共同努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优越性与现实优越性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3)
    6. 公正概念的价值论分析
    马俊峰, 宁全荣
    《教学与研究》    2008, (4): 49-54.  
    摘要1159)      PDF (705KB)(1586)    收藏
    公正不是一个描述性概念,而是一个价值概念,一种规范性概念,因此,必须从哲学价值论的角度才能获得更好的理解。公正作为制度的首要价值,作为一种元规范和价值调节原则,它是自由与平等之间矛盾的暂时解决方式,是自由和平等的合题。公正作为一种标准,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范围,上限是相关各方"都很满意",下限则是"还能接受"。公正概念自身又包含着形式与实质、应然与实然、历史维度与现实维度之间的张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7. 合理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
    马俊峰
    《教学与研究》    2005, (9): 5-9.  
    摘要1168)      PDF (579KB)(1557)    收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既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奠基的,更是其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过程中被不断重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马克思发源而不断流变着的一派学说,是以马克思为根且一直在生长着的并具有分歧的枝杈的理论生命体,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比马克思哲学具有更广阔的理解空间和历史合理性,也更符合当代理解的规律。我们应该建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盟,求同存异,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8. 全面理解马克思的人的生产理论
    马俊峰
    《教学与研究》    2005, (2): 24-28.  
    摘要1038)      PDF (2604KB)(1545)    收藏
    现实实践突出了科学技术等智能性因素的作用,将人才的重要性彰显了出来,人才强国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是对现代实践发展要求的一种反映,也为我们深入思考马克思关于人的生产理论打开了理论空间。人口生产、人才生产、具有个性的人的生产,构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生产的三个层面,将三者统一起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9. 关于经济基础的概念
    马俊峰
    《教学与研究》    2000, (7): 75-78.  
    摘要974)      PDF (475KB)(1548)    收藏
    单一经济基础 "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理解为只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这就离开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和要求,不适当地排斥、限制了非公有经济成分,实践证明是一种超越了历史阶段的理论。而 综合经济基础论"符合实际,具有合理性。党的十五大已规定要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实际上我国的经济基础已经成为 综合经济基础"。我们的哲学理论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认识经济基础的概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0. 90年代价值论研究述评
    马俊峰
    《教学与研究》    1996, (2): 57-61.  
    摘要937)      PDF (1174KB)(1509)    收藏
    本文认为,价值论研究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90年代价值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属性还是一种关系、哲学价值与经济学价值的关系、价值论研究方法、价值评价、市场经济与人的价值等问题深入开展了探讨。作者对这些讨论问题作了详细述评,既指出了价值理论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指出了讨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
    11. 论实践标准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陈朗, 马俊峰
    《教学与研究》    1994, (4): 5-10.  
    摘要1007)      PDF (751KB)(1634)    收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深入,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实践标准,其内涵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在内涵上,由于社会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实践标准更多的是与社会发展范畴结合在一起的,以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具体指标,形成了一个科学的可评价的客观标准体系在形式上,由于现代实践的创新性、机遇性和大系统性,实践标准的运用必须体现为动态化、可操作化和整体化的特征。理解实践标准的现代发展,对于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统一人们的认识和判断,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2.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新析——讲授认识辩证发展的一点体会
    马俊峰
    《教学与研究》    1993, (5): 37-41.  
    摘要1669)      PDF (708KB)(1487)    收藏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以往讲授这一节,大抵都是先讲“两次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然后再讲“无限循环”,即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讲的,并未感到其间有什么不妥之处。近两年来思考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才觉得这已成为哲学常识的“两次飞跃论”,存在着不合理之处。现将自己的一点想法写出来,就教于大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全国第三届哲学价值理论讨论会情况综述
    马俊峰, 潘于旭
    《教学与研究》    1992, (3): 72-76.  
    摘要920)      PDF (1163KB)(1474)    收藏
    为集中交流近几年来价值论研究的成果,总结经验,开阔视野,促进价值论理论研究的深入,更好地发挥其实践指导功能,不久前,在西安召开了全国第三届哲学价值理论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专家、学者就哲学价值理论研究中的诸多问题交流了意见,展开了争论。现将对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意见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本质的认识和认识的本质
    马俊峰
    《教学与研究》    1989, (6): 48-52.  
    摘要1017)      PDF (644KB)(1528)    收藏
    认识论是一门反思认识的学科,随着具体科学对人类认识的物质基础,微观机制、具体过程研究的深入,对认识本质的反思自然就提到了认识论的面前。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认识本质诸种观点的提出,如选择论,共振论,重构论,反映评价统一论,都表现了这种趋向。但是,综观诸论的论证,发现有一种共同的倾向,即对本质的规定这个前提缺乏明确性。我们论证什么是认识的本质,首先应确定什么样的属性才能充当本质属性,作为本质它应具有什么规定。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根本谈不上对认识本质的正确把握。所以,要探讨认识的本质,就必须先从对本质的认识开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国内价值论研究情况综述
    马俊峰, 李德顺
    《教学与研究》    1988, (5): 71-74.  
    摘要948)      PDF (863KB)(1496)    收藏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变革的展开,价值问题越来越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价值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总的说来,我国对价值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价值论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1980—1985年是起始阶段,在内容上,主要涉及和探讨了价值的定义、特点、作用等问题;1985—1986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探讨了价值真理及其根据、科学性,价值与认识、评价与认识的关系,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等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