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检索结果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闫方洁
    《教学与研究》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左翼
    学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闫方洁
    《教学与研究》    2013, 47 (10): 77-84.  
    摘要1995)      PDF(pc) (1686KB)(1707)    收藏
    纵观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左翼学者对待历史唯物主义迥然不同的态度和观点,可以归纳出五种历史唯物主义观。哈贝马斯在哲学反思中展开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并试图创立基于交往行为的社会进化新理论。柯亨、罗默、埃尔斯特等人将历史唯物主义看作关乎事实的科学,并尝试运用分析哲学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微观方法基础。奥康纳、福斯特等人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是生态唯物主义,全面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维度。詹姆逊、阿格里塔、哈维等人创造性地将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中。鲍德里亚、拉克劳、墨菲等人从后现代主义出发,全面质疑并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走向符号政治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批判——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意识形态之解码
    闫方洁, 宋德孝
    《教学与研究》    2008, (4): 30-34.  
    摘要1549)      PDF(pc) (761KB)(2217)    收藏
    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不是对需要的满足,而是对符号编码进行社会区分的过程,传统的消费理论用需要的合法性遮蔽了生产的社会政治目的性,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支撑物。在他看来,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由于预设了真实的主体及需要,同样没有揭露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彻底解码消费社会意识形态就必须进入符号学视阈,通过构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将矛头指向符号价值与符号形式。对鲍德里亚的这一理论我们要客观地分析、辩证地看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