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检索结果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全球南方”的兴起与国际博弈的新图景——兼论中国的战略应对
    门洪华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1): 104-113.  
    摘要76)      PDF (8591KB)(54)    收藏
    “全球南方”正在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角,本文剖析“全球南方”的含义,探究“全球南方”兴起进程及其战略效应,指出“全球南方”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世界影响力,其政治立场的影响不容忽视。“全球南方”的兴起使得大国博弈呈现新态势:“全球南方”以独立自主的姿态、不结盟和不选边站队的立场参与全球博弈;美西方积极争夺“全球南方”的话语权和合作权,反俄排华意识形态浓厚;俄罗斯则紧紧抓住“全球南方”,推动其战略重心的调整。有鉴于此,中国应重新审视中国与“全球南方”的关系,明确宣告中国属于“全球南方”,是“全球南方”的重要依靠,积极应对美西方的恶意抹黑和无理区隔,深化对“全球南方”的认知,从战略高度思考深化与“全球南方”合作的路径,把“全球南方”作为中国外交战略支柱来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经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外部环境演变与中国的战略应对——兼论国际战略学科发展的前景
    门洪华
    教学与研究    2020, 54 (10): 59-68.  
    摘要397)      PDF (7679KB)(98)    收藏
    中国外部环境正在加速演变,必须慎重应对。本文提出分析和评估外部环境的基本思路,梳理2008—2017年外部环境变化与中国战略创新发展,探究2018年至今中国外部环境激变的根源与中国战略调整的指向,并呼吁加强战略研究,做好必要的应对准备。本文认为,中国积极应对2008年欧美债务危机以来的外部环境演变,以融入国际体系为主要路径,大力推动国际战略创新,实现了国家战略利益的全球拓展,并基本保证了中美关系的动态稳定和良性发展。2018年至今,百年变局、美国对华新战略、新冠疫情推动着中国外部环境激变,中国应冷静观察,稳健应对来自美国的挑战,坚持自力更生与扩大对外开放并行,立足东亚和周边地区,积极推动双边协调和多边合作的创新结合,实现中国外部环境的稳步改善。当前中国外部环境的激变为国际战略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正在推动着国际战略研究黄金时代的到来,作者呼吁加强对中国外部环境的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在提出应对之策的同时,积极推动理论创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东亚秩序建构的前景
    门洪华
    《教学与研究》    2015, 49 (2): 56-62.  
    摘要1645)      收藏
    东亚秩序处于政治、经济、安全等不同领域的分割状态,出现了多种秩序主张。尤其是2010年以来,美国重返东亚导致地区变局,日本沦落为地区秩序的捣乱者,东盟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中国则进入战略等待期和战略突围期,东亚秩序处于变动之中。作者认为,构建和塑造东亚秩序的一些基础条件已经逐步形成,当前型构之中的东亚秩序体现出开放性、可渗透性、双边主义与多边主义并行、大国提供地区公共物品、相对较低的制度化水平、国家间制衡以防止地区霸权等主要特征,另一方面东亚各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差距、政治发展不平衡、战略互信缺失、对东亚地域范围和主导权分配上的分歧。基于此,东亚秩序建构的主要路径和突破点在于,超越既有的功能性合作,妥善处理分歧,积极推动制度化建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4. 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钟飞腾, 门洪华
    《教学与研究》    2010, (6): 85-93.  
    摘要1245)      PDF (2294KB)(1713)    收藏
    本文评述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提出加强学科建设的若干建议。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简述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术起源及其学理内涵;第二,概述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国际政治经济学在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带有中国情怀的教材、专著开始大量出版,中国学术界围绕中国模式、中国如何融入国际体系、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等问题与国际学术界进行着积极、主动的对话;第三,就中国学术界加快完善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持续推动相关研究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5.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议程与方法
    门洪华
    《教学与研究》    2009, (2): 51-58.  
    摘要1230)      PDF (1499KB)(1601)    收藏
    本文探讨国际战略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现状,展望其未来前景,规划其主要议题。作者指出,当前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大潮正起,但相关研究的理论深度、系统化和精细化程度均有欠缺,应用性、前瞻性战略研究亟需加强。作者通过分析指出,建立并完善国家决策咨询机制、促进国际战略学科建设、学者战略分析能力的锤炼是中国国际战略研究至关重要的三个主要方面,也是中国国际战略研究中的三个软肋,亟待加强。国际战略的议题数量繁多,抓住最为关键的重要议题,是中国国际战略研究能否有所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应切实关注和深入研究全球发展趋势、世界主要大国兴衰规律、国家实力、战略文化及当前重大现实战略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
    6. 中国国际战略演进及其经验总结
    门洪华
    《教学与研究》    2009, (10): 28-32.  
    摘要1167)      PDF (801KB)(1553)    收藏
    本文梳理1949年至今中国国际战略的基本发展历程,剖析和总结中国国际战略的得失,总结中国国际战略演变的基本特点和经验,指出国家发展战略与国际战略的相辅相成是迫在眉睫的重大战略课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7. 中国国家战略体系的建构
    门洪华
    《教学与研究》    2008, (5): 13-20.  
    摘要1180)      PDF (1100KB)(1628)    收藏
    科学完备的国家战略体系以国家战略与国际战略相互协调为基点,至少应包括国家战略、全球战略和地区战略等相辅相成的三个层面,而开放主义贯穿于这一战略体系的各个层面。中国既有的战略体系具有内向性、经济性的特征,灵活反应有余,长远谋划不足,根据国内外环境变革建构科学完备的战略体系已是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本文概述了1949—2007年中国国家战略体系的演变,强调对外开放在中国战略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作者指出,建立科学完备的国家战略体系,当前要着重抓住如下方面:优化国家战略,完善国内开放布局;深化全球战略,拓展国家战略利益;强化地区战略,主导地区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5)
    8. 构筑中日共同利益的战略框架
    门洪华
    《教学与研究》    2007, (10): 39-46.  
    摘要1119)      PDF (1866KB)(1542)    收藏
    中日两国之间既存在复合安全困境,也存在某种相互依赖。中日均意识到维护本国核心利益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承担东亚利益攸关者的责任,在地区框架内发挥负责任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中日基于共同利益的战略框架,包含国内、双边、地区、全球四个层面,体现在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文化等五个维度上,并交叉组成一个共同利益矩阵。在具体措施上,建议以观念创新促进战略调整,通过信任增进措施建立双边制度化交流机制,在双方都关心的重大国际议题上逐步建立事先磋商和事后通报机制,适时启动战略互信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
    9. 中国战略文化的重构:一项研究议程
    门洪华
    《教学与研究》    2006, (1): 57-63.  
    摘要1111)      PDF (1400KB)(1783)    收藏
    中西方学者对中国战略文化的解读体现出深刻的不同。作者在对比分析之后指出,中国战略文化建立在“仁”、“礼”、“德”、“和”等传统基础观念之上,道德主义、非战思想与现实主义一道构成了中国战略文化的思想基础。19世纪中期之后,中国战略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进一步强调了重力、尚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毅然改变了过时的战略判断,将其战略思维从战争与革命的框架之中解放出来,纳入到和平与发展的新轨道之上。作者总结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情势之下,如何在道德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构建成熟的合作型战略文化堪称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核心前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0)
    10. 中国外交哲学的演变
    门洪华
    《教学与研究》    2005, (4): 47-53.  
    摘要1170)      PDF (1141KB)(2181)    收藏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剖析中国外交思想及其实践,从哲学观、时代观、秩序观、格局观等方面剖析中国外交哲学的基本内容,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双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相结合等方面论述中国外交哲学的具体表现,以求深刻把握中国外交的脉搏。作者认为,在全球化和复合相互依赖加深的情势下,中国传统外交哲学有了全球性的适应力。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且战略思想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中国外交哲学随之出现嬗变,一种强调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并重、多边主义与双边主义相协调的成熟外交哲学正在形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1)
    11. 回归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重心,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门洪华
    《教学与研究》    2005, (11): 28-31.  
    摘要1043)      PDF (475KB)(1547)    收藏
    作者指出,世界转型与中国崛起并行,赋予中国巨大的国际战略塑造空间,国际关系理论主流范式的整合正在积极回应世界转型,但对中国崛起的解释乏力,而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依旧处于模仿和追随西方阶段,以西方重心为重心,被笼罩在西方范式之下。作者呼吁,回归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重心、架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作者认为,实现这一宏大理想,需要加强对中国之世界理想的研究、加强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研究、加强对策研究的理论基础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
    12. 新安全观·利害共同体·战略通道——关于中国安全利益的一种解读
    门洪华
    《教学与研究》    2004, (8): 68-72.  
    摘要1187)      PDF (2538KB)(1609)    收藏
    中国能否顺利实现崛起,端视其国家安全能否得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能否得以拓展。中国国际战略的基本布局,应以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为核心,在新安全观的理念指导下,创立和发展国际利害共同体,进一步促进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同时下决心维护陆地和海洋利益,确保战略通道的畅通并积极扩展战略通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全球化与国际机制:理论上的启示
    门洪华
    《教学与研究》    2002, (4): 45-50.  
    摘要1048)      PDF (844KB)(1798)    收藏
    全球化是90年代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标签”,全球化理论是探讨国际机制的理论大背景和根本基础。作者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分析全球化理论与国际机制理论的关系,以期得出某些启示。本文首先概述了全球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介绍国际机制理论的主要流派,而后具体分析了全球化理论对国际机制理论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