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检索结果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多边主义的困境及其转型
    蒲俜
    教学与研究    2020, 54 (11): 98-105.  
    摘要911)      PDF (5623KB)(193)    收藏
    多边主义既是一种国际互动方式和制度安排,又是主权国家对外关系的政策工具和指导思想。当前多边主义危机全面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大幅修正其多边主义政策立场造成的。从深层次看,现行多边主义在构建和演变过程中长期受到霸权国家单边主义的制约,无法应对全球化时代的各种挑战,逐渐陷入被边缘化的困境。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全球治理,涌现出各种重构多边主义制度的方案与主张。国际权力流散推动多边主义朝着多元化、多层次的网状结构转型,进入一个西方中心色彩减弱、多元行为体相互竞逐的时代。中国有意愿、有能力为多边主义转型贡献智慧与力量,承担起引领多边主义转型的时代责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研究
    蒲俜
    《教学与研究》   
    3. 中国和平发展构建国际制度的途径分析
    蒲俜
    《教学与研究》   
    4. 金砖国家机制在中国多边外交中的定位
    蒲俜
    《教学与研究》    2014, 48 (10): 52-59.  
    摘要2012)      PDF (5827KB)(1698)    收藏
    金砖国家机制是中国多边外交的新平台。在中国看来,金砖国家机制既是金砖国家之间加强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舞台,又是凝聚发展中国家、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新兴大国集团,还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力量和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金砖国家机制对中国的多边外交具有多重的战略价值,充分利用金砖国家机制对于丰富中国多边外交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中国需要准确把握金砖国家机制的发展趋向,推动金砖国家机制发挥更大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5.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组织变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蒲俜
    《教学与研究》    2012, 47 (1): 47-54.  
    摘要2297)      PDF (1675KB)(1733)    收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随着国际关系的转型经历着新的变化。全球治理理念的兴起,强化了国际组织作为独立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意义,国际组织的触角不断深入国家主权的管辖范围。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推动着国际体系结构的转变,冲击了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国际组织体系。以此为契机,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也在不断加深、调整和重构。国际组织不仅是中国实现、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平台。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为进一步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着眼于长远发展,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仍亟需从外交战略高度加以全面谋划,切实增强议程设定能力,重点推进周边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中国联合国外交的特点及局限
    蒲俜
    《教学与研究》    2009, (6): 82-87.  
    摘要1325)      PDF (1489KB)(1701)    收藏
    中国的联合国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全方位作用。曲折的发展历程和多重的身份,使得中国的联合国外交在实践中形成了独有的、鲜明的特点。不仅使中国获得广阔的国际政治经济空间,推动了中国对外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助于树立起建设性和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但是,在参与意愿、能力、经验和客观现实等方面,中国联合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着阻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7. 和平发展道路与和谐世界理念
    蒲俜
    《教学与研究》    2007, (11): 50-54.  
    摘要1070)      PDF (736KB)(1586)    收藏
    和平发展道路与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发展,通过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时代主题与世界秩序、大国复兴与国际责任等三方面的结合,和平发展道路与和谐世界理念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意愿和抱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8. 环境问题:中国国际战略的新课题
    蒲俜
    《教学与研究》    2006, (4): 18-24.  
    摘要1114)      PDF (935KB)(1606)    收藏
    无论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还是着眼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将环境问题纳入中国国际战略的整体框架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参与环境问题国际合作的进程中,中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创造性地应对环境问题,作为中国国际战略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需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9. 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人权政策
    蒲俜
    《教学与研究》    2004, (9): 46-51.  
    摘要1268)      PDF (1024KB)(1796)    收藏
    人权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在对外关系中运用人权作为手段和策略也不是西方国家的特权。中国对外人权政策的形成是国内外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它是中国的和平外交战略在人权领域的体现,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人权外交。尽管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和经验不足等问题,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人权政策是中国赢得和平的国际环境、实现国际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10. 反恐战争重塑地区格局及大国关系
    蒲俜
    《教学与研究》    2001, (12): 29-32.  
    摘要956)      PDF (421KB)(1616)    收藏
    十年前,在东欧剧变、苏联衰落的国际形势下,美国利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的危机发动了海湾战争,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组建多国部队,一举击败伊拉克,成功地构筑了冷战后的中东新秩序。以海湾战争为转折点,二战后美苏在中东争夺和对峙的局面结束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确立起来。十年后的今天,反恐怖主义旗帜下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打击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不同程度的认可和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1. 试析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根源及其影响
    蒲俜
    《教学与研究》    2001, (10): 41-43.  
    摘要1019)      PDF (679KB)(1796)    收藏
    毫无疑问,2001年9月11日将作为少有的几个改变世界历史的日子而载入史册。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无法准确预测出这一事件的最终结局,美国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报复和打击才刚刚拉开帷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史无前例的恐怖事件,不仅是针对美国的袭击,而且是对整个人类文明和国际规则的挑战,必将对21世纪的国际关系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国际干预与新干涉主义
    蒲俜
    《教学与研究》    2000, (5): 38-42.  
    摘要1349)      PDF (879KB)(2142)    收藏
    国际干预是国际关系中的常见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由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出面的合理的国际干预是国际社会协调矛盾、表达正义的一种必要措施。但是,由于国际干预赖以存在的基础——集体安全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得国际干预极易被大国控制,沦为大国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近年西方盛行的新干涉主义"是在冷战结束后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大趋势下,西方国家对国际干预的滥用,实质上不过是霸权主义的另一种说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4)
    13. 如何讲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
    蒲俜, 林苏
    《教学与研究》    1999, (2): 21-26.  
    摘要951)      PDF (490KB)(1573)    收藏
    我刊在1998年第7期刊登了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编写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基本要求”。依据该基本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育部推荐的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一书。为了帮助广大教师系统讲授本门课程,我刊约请该教材的编写者逐章撰写讲授辅导,并从本期开始陆续刊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协调——兼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蒲俜
    《教学与研究》    1998, (7): 43-48,64.  
    摘要1099)      PDF (668KB)(1663)    收藏
    本文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得经济领域的国际协调成为处理当今世界经济主要矛盾和突发性危机的有力工具,对金融危机的干预尤为引人注目;始于1997年7月的东亚金融风暴波及全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带头遏制危机蔓延,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救援行动,起到了稳定局势、恢复信心等积极作用;但它所附加的要求受援国家开放金融市场的条件也给东亚国家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这是发展中国家适应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东亚受援国家只要处理好同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核心的国际协调的关系,就能够在本地区积极因素的带动下,变危机为契机,把经济全球化纳入到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