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检索结果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知识视觉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说理方式”的转换
    程立涛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6): 51-58.  
    摘要186)      PDF (5762KB)(176)    收藏
    伴随网络和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以提升传播效果为目的的知识视觉化发展趋势,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理方式”的现代转换,主要表现为:由依赖“大水漫灌”转换为视觉链接与“精准滴灌”并重,由优化语言技巧转换为图像叙事与文本阐释互动,由强调以理服人转换为情感沉浸与理性疏导交融,由注重逻辑证明转换为价值引领与思维导图协同。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带来的时代变革,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过程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时代感,是有效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步骤和关键环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社会思潮视域下的“美国生活方式”:缘起、危害及对策
    程立涛
    教学与研究    2020, 54 (9): 96-102.  
    摘要433)      PDF (5814KB)(185)    收藏
    以武力征服北美大陆的新殖民者,在崇尚个人奋斗、无限攫取财富中形成的“美国生活方式”,如今已经演化成一种全球流行的社会思潮,它运用自身的巨大影响力和潜在诱惑性,引导大众沉迷感性享乐和物欲追求,以此服务于美国资本主义霸权对外进行经济、军事和文化扩张的需要。刺破“美国生活方式”虚幻华丽的伪装,揭穿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本质和恶劣影响,警醒大众摆脱以“美国生活方式”为代表的消费主义文化逻辑的钳制,树立全球意识、宽广视野和整体思维,寻求新的生活坐标和人类发展的意义空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人生理想的希望哲学阐释
    程立涛
    《教学与研究》    2015, 49 (7): 86-91.  
    摘要1869)      PDF (4471KB)(1545)    收藏
    期待情绪是个人心灵深处萌发的理想的种子,理想的核心元素和内在价值在于希望。理想不是某种“非存在”,而是真实的“存在”,一种对未来远景的筹划与瞻望。在现实生活中,应当把“理想”与形形色色的“伪理想”严格区别开来。在虚无和绝望情绪蔓延的现代背景下,充分发挥希望的超越和拯救功能,抵御虚无、绝望等不良情绪的侵蚀,引导人们走出理想萎缩、道德陷落、信仰危机等现代精神困境,回归人类生命的正道,成为希望哲学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技术享乐主义价值观批判
    程立涛
    《教学与研究》    2012, 46 (12): 68-73.  
    摘要1992)      PDF (1443KB)(1767)    收藏
    现代技术在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促进了日常生活的现代化,提升了人们的愉悦度和幸福指数;另一方面也导致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为技术享乐主义价值观提供了温床。无处不在的新技术的应用,很容易使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沉迷于技术所带来的舒适、便利与快捷,忽视它可能造成的诸多危害,如自我的迷失、对优良生活习俗的侵蚀、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观念的盛行、共同生活纽带的松弛以及社会的原子化趋势等。必须结合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理智地分析新技术成果的利弊,重视对青少年价值选择的引导,克服技术对生活的殖民化,实现技术运用与人类进步的内在和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5. 转型期社会公德问题的矛盾分析
    程立涛
    《教学与研究》    2006, (7): 23-28.  
    摘要1391)      PDF (767KB)(1681)    收藏
    按照矛盾分析法的理论考察,我国转型期的社会公德问题表现为两对矛盾,即公德规范与个人行为的矛盾、公德需求与公德供给的矛盾,两对矛盾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产生矛盾的社会根源在于,由实践所推动的公共生活拓展、科学技术进步与传统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的冲突。实施有效的角色行为教育,推进社会公德制度化以及社区公共生活的开展等,是解决目前社会公德矛盾的主要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