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检索结果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创建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2020, 54 (6): 29-40.  
    摘要410)      PDF (7834KB)(94)    收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前者把市场经济看作是一个有机体,后者把市场经济看作是一个机械体。这两种经济学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是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中国经济学在现阶段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中国经济学既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又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问题。市场经济运行原理是中西方经济学的交叉点。在新时代,我们应当对西方经济学实施“剔除术”“整形术”和“移植术”,使之正确地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服务,为中国经济学的创建和发展服务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引进西方经济学40年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3. 政府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
    消费需求的影响
    ——基于中国数据的可加模型分析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2014, 48 (10): 5-14.  
    摘要2241)      PDF (7556KB)(1593)    收藏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使用可加模型实证研究了1978—2006年中国政府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的行政管理费支出挤出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社会文教费支出则挤入城乡居民消费支出;财政支出中的经济建设费支出对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在一定范围内有挤入效应,但超过该范围则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国防费支出在一定范围内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挤入作用,但对农村居民消费则有挤出作用。这个经验研究结果为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为提升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提供了明确的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抓好三个转变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2013, 47 (4): 5-13.  
    摘要2491)      PDF (1828KB)(1655)    收藏
     深化我国收入分配改革需要着重抓好三个转变:发展定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变到“使多数人都富起来”;发展策略由“低工资低物价”转变到“更多地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差别化地提高劳动者报酬、部分农副产品和资源类产品的价格;分配改革的重点由收入再分配转变到收入初次分配和财富再分配。当前的改革要特别关注和解决财富占有不公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5. 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产出—失业关系的影响分析
    方福前, 孙永君
    《教学与研究》    2010, (12): 20-27.  
    摘要1214)      PDF (1699KB)(1811)    收藏
    近年来,在我国产出(GDP)持续增长的同时,失业率也在逐渐上升。本文从政府宏观调控旨在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出发,以1998年和2008年实施的两轮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例,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在促进就业增长方面的不足,进而认为在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促进就业的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6. 缩短政策时滞, 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2009, (7): 5-10.  
    摘要1232)      PDF (1291KB)(1597)    收藏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来看,我国的宏观调控是滞后的,经济政策时滞过长。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在政策的稳定性与灵活性、连续性与适时性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政策研究部门"愿意报喜不愿意报忧",在一定程度上贻误了决策时机。要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建议设立一个非官方的、成员定期更换的经济政策咨询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商制度和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7. 30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思想的演变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2008, (9): 11-18.  
    摘要1215)      PDF (1604KB)(1628)    收藏
    改革开放30年来,指导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实践的思想依次为"计划主导论"、"间接调控论"和"政策主导论"。这三种宏观调控思想分别对应计划经济体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主导论"发展到"政策主导论"反映了我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反映了我们对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的深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3)
    8. 凯恩斯和马克思对失业原因分析的比较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2007, (6): 20-27.  
    摘要1126)      PDF (1256KB)(1812)    收藏
    凯恩斯和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失业问题的分析上有一些相同和类似之处。他们对失业原因分析的一个最大差别是,凯恩斯主要是从人的心理以及人的动机所决定的变量关系上去寻找失业的原因;而马克思的观点是,失业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对资本主义生产施加的一种限制,失业只是一种相对人口过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9. 围绕“凯恩斯革命”的最新争论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2006, (12): 33-38.  
    摘要1058)      PDF (1793KB)(1643)    收藏
    “凯恩斯革命”是20世纪经济学中的重大事件。最近有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革命”是“捏造”的,是人为虚构的“神话”。由此引发了关于“凯恩斯革命”的新争论。这些争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凯恩斯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现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20世纪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成果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2005, (10): 62-69.  
    摘要1098)      PDF (1172KB)(1618)    收藏
    微观经济学虽然在19世纪末就已经比较成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和体系就已经完善了。随着西方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变化,随着经济研究的深入和新的分析工具的使用,微观经济学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获得了许多发展,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在这些成果中,有的未能进入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工具箱,有的还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的已经形成了经济学的新学科或交叉学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11. IS-LM模型的新发展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2004, (8): 46-52.  
    摘要1411)      PDF (2674KB)(1749)    收藏
    IS-LM模型是20世纪下半期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个模型自产生以来就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一些新模型来修正或替代IS-LM模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有南肯模型、CC-LM模型和AD-PA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
    12. 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2004, (2): 66-69.  
    摘要984)      PDF (756KB)(1732)    收藏
    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是丰富多彩的.20世纪产生的经济学说和流派之多超过了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的任何一个世纪.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四个特点:1.宏观经济思想与经济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心由英国转移到美国;3.向古典经济学传统复归;.出现了融合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13. 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成果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2004, (1): 43-51.  
    摘要1148)      PDF (1949KB)(1714)    收藏
    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货币的与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的形成、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分析等。“凯恩斯革命”、货币主义“反革命”和“理性预期革命”等重大经济学事件构成了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主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14. 从市场经济的性质与特征看我国改革取向
    方福前, 郭杰
    《教学与研究》    2003, (11): 17-21.  
    摘要1119)      PDF (725KB)(1590)    收藏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制度。理论上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分散的、有秩序、有效率的经济。这种经济建立在自利性的刺激机制、充分竞争和政府与市场边界的恰当划分的基础上。清楚地认识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特征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体制转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15. 西方新政治经济学述评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1999, (3): 33-39,79.  
    摘要1009)      PDF (919KB)(1695)    收藏
    本文认为:新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政治和经济,或社会和个人,或国家和市场之间相联系、相交叉或相重叠的问题、现象和关系作为研究内容的社会科学;新政治经济学既不同于主流经济学,又不同于政治学,而是这两门学科的有机融合;新政治经济学试图以社会科学的各种研究方法为基础,发展出一种综合的分析方法。西方新政治经济学是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和自由化,而民族国家的政治和主权是高度独立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说明西方主流经济学和政治学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单纯的经济学和单纯的政治学无法说明和解释市场经济社会普遍存在的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市场、社会与个人的矛盾;研究经济问题需要考虑政治因素,分析政治问题需要使用经济学的方法,这是新政治经济学家们的共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6)
    16. 如何看待欧元汇率下跌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1999, (11): 77-78.  
    摘要949)      PDF (237KB)(1527)    收藏
    1999年年初,欧元是带着一股“牛气”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新成员的。在1999年1月4日新年后开市的美国纽约外汇市场上,欧元对美元的比价是1欧元兑1.1912美元;在世界其他外汇市场上欧元也被普遍看好,欧元兑换美元的比价普遍超出欧洲中央银行在1998年12月31日确定的1欧元兑换1.16675美元的汇率参考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当代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三个学派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1997, (10): 31-36.  
    摘要1321)      PDF (834KB)(1800)    收藏
    本文概述了西方公共选择理论以及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罗切斯特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弗吉尼亚学派各自的特色及其这三个学派之间的分歧,并认为:公共选择理论带有浓厚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其政治活动中的经济人假设是值得商榷的,否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也不合时宜,而寄希望于宪法改革似乎过于天真。但是,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我们了解西方民主政治和西方市场经济的真面目,对于思考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有参考价值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5)
    18.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1996, (3): 64-69,80.  
    摘要978)      PDF (2700KB)(1462)    收藏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宏观经济学有了许多新发展。本文从货币理论、非均衡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三方面综述了这些发展,并对这些发展的原因作了分析,对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进行了评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下)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1996, (2): 62-67.  
    摘要854)      PDF (2579KB)(1584)    收藏
    市场理论的发展我们在这里主要介绍进入理论(entry theory)和可竞争市场(contesta memarket)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20. 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上)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1996, (1): 59-63,81.  
    摘要1089)      PDF (2646KB)(1438)    收藏
    本文讨论了微观经济学新发展中的两个主要内容:不确定性下消费者选择理论及其发展和市场理论的发展。在前一个理论发展中,扇形的无差异曲线理论否定了预期效用理论的独立性假设,偏好反转理论否定了预期效用理论的偏好传递性假设。在市场理论的发展中,一是提出了用多余的生产能力来阻止进入和用生产能力方面的投资来阻止进入的两种新进入模型,二是提出了可竞争市场理论。作者对上述理论作了分析评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21. 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率与公平的争论(续)──兼论我国现阶段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1995, (2): 60-62.  
    摘要865)      PDF (541KB)(1641)    收藏
    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率与公平的争论以及由此提出的一些问题,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帮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要讲经济效率,并且应当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更高的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率与公平的争论──兼论我国现阶段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方福前
    《教学与研究》    1995, (1): 38-42.  
    摘要856)      PDF (1682KB)(1834)    收藏
    效率与公平问题是任何现代经济社会都面临的基本问题,从而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任何一个现代经济社会,任何一位经济学家,都要以一定的方式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