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检索结果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1): 14-22.  
    摘要532)      PDF (6515KB)(284)    收藏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准确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充分体现了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性成果的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时代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时代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新境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就在于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对中国和世界问题的分析中,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真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马克思关于私有制批判思想的逻辑发展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2020, 54 (8): 31-41.  
    摘要740)      PDF (11141KB)(131)    收藏
    研究马克思关于私有制批判思想的逻辑进路和发展进程,对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从1843年开始到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的25年里,马克思从最初关于私有财产关系的法权意义批判,走向了经济意义的批判;唯物史观创立后,马克思又从对私有财产关系的批判进入了私有制批判的领域;把唯物史观运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分析,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科学论断;在取得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科学进展中,以对私有制批判为基础,马克思建立起了未来社会所有制的基本构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整体性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4.  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中国智慧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5.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发展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2014, 48 (1): 12-19.  
    摘要2651)      PDF (1481KB)(1625)    收藏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发展是指马克思主义史的整体性发展,当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发展,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史的整体性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发展的纵横交织运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发展,必须在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发展的基础上,理解从马克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发展,而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则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发展的关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6. 首善之刊以铸以陶
    ——《教学与研究》创刊60周年有感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2013, 47 (4): 106-107.  
    摘要1750)      收藏
    称《教学与研究》为首善之刊,不仅因为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中是首屈一指的学术刊物,也不仅因为它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的2010—2011年的CSSCI来源期刊目录公告中位列马克思主义类刊物排名第一,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理论工作者。从1953年创刊起,岁月之河已在它身旁流逝了60个春秋,而在这岁月的里程中,它以自身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卓越,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我是《教学与研究》的读者,也是它的作者。从1989年我在《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起,我和它就结下了不解的学术之缘。24年来,我先后在《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16篇论文。这里,既然提到了“第一篇”和16篇的总数之说,我想,还是应该从第一篇说起。
    发表在《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3期上的《拉丁美洲“依附论”简析》一文,是我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任教不久所做的一篇评析性论文,也是我关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内容之一。
    1987年7月,我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学习期间,我的专业领域是“《资本论》研究”。毕业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工作,首先面临的就是研究领域的转型问题。在经过一番痛苦思索和资料考证之后,我确定了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当时,这个研究方向并不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可以查找到的中文文献也是极少的。但是,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既可以弥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的一段空缺,同时,又确确实实可以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时提供一定的经验或教训方面的参考和借鉴。因此,它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促使我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完成了这一研究方向的第一篇论文。由于当时对这个方向的研究刚刚起步,所以在论文写作中存在着一些很不周延的地方。我还很清晰地记得,当时《教学与研究》的副主编任大奎编审,亲自和我谈论文的写作要求和技巧,指出我论文写作中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修改意见。这对我之后的教学与研究生涯来说,是一次极有针对性的、极为宝贵而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对如何写作论文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意识到对一个教师来说,论文写作既是一项能力又是一个平台。此后,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直把论文写作看作“看家本领”,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研究的能力。这篇论文发表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难以言表。它坚定了我研究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的方向,它给了我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信心,同时也使我更加刻苦勤奋。这样,才有了自第一篇至今在《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16篇论文的总数。对于当时刚刚踏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之路的青年教师来说,能在《教学与研究》上发表论文是莫大的荣耀和鼓励。这种荣耀和鼓励,成就了我的学术生涯。《教学与研究》在培育人才、铸陶天下方面是值得称道的。
    作为《教学与研究》的一个读者、作者,我和它的编辑有着很多的学术交往。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只有五位女编辑。因为她们个个都美丽大方,更因为她们个个都饱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给刊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因而在学术圈子里被誉称为“五朵金花”。“五朵金花”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她们敬业乐群。她们不仅术有专攻,而且拥有研究专长,具有理论的底蕴、文学的修养和政治的敏锐。既能从编辑的角度同时又能从专业的角度对作者的论文指出不足并提出建议,保证了论文发表的学术水准。她们能够迅速地捕捉到理论发展的信息、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提出前沿的并能引起理论界关注的选题,她们不是坐等稿件,而是主动在专家学者中组稿,保证了刊物的质量。多年如斯,诲人不倦,如此坚持,有口皆碑。她们正是凭借着这样的精神风貌、这样的办刊思路、这样的工作作风,聚集了广泛而稳定的、遍及全国的作者队伍,其中既有年高德劭的名家,也有锐气勃发的中青年学者。有人把好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好编辑何尝不是!有人认为,学术界的大师以其思想对同行和后来者产生着重要影响,名师以精湛的教学和精深的研究培养和教育着下一代,而我们的编辑何尝不是在通过提升刊物质量扶持着一批又一批的学者!《教学与研究》的编辑在培育人才、铸陶天下方面是功德无量的。
    《教学与研究》60 年走过的路是辉煌的,已凝练了它厚重的底蕴,奠定了它未来发展的基础。有过去的历程作借鉴,有新的精神作鼓舞,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将风光无限,再创辉煌,发展成为更有学术活力、更富学术魅力的高品位学术期刊,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世界观、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2011, (12): 5-12.  
    摘要1466)      PDF (485KB)(2438)    收藏
    世界观、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和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重要基础。世界观、方法论及其运用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马克思运用世界观、方法论对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使世界观、方法论集中体现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有机结合上,集中体现在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理论相统一上。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与共产主义理论三者的相互贯通,使世界观、方法论走向完善和成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世界观、方法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4)
    8. 社会工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2010, (8): 26-30.  
    摘要1116)      PDF (1076KB)(1661)    收藏
    社会工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研究主题上存在着一定差别,但它对特定社会形态社会变迁、社会转型的研究,却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新拓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社会工程的研究秉承这一理论品质,并以"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新视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目的和历史使命就是大众化,社会工程以其特有的实践形式、活动思维和过程的特点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以启迪。把社会工程研究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之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贯彻社会工程思维,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9. 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2009, (7): 16-23.  
    摘要1286)      PDF (1438KB)(1966)    收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什么是、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实践的产物必须在实践中发展,不允许人们以教条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2007, (8): 5-12.  
    摘要1207)      PDF (1404KB)(1796)    收藏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能够反映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立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论,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与时代发展、新的实际的结合,它是实践之树的奇葩,是进行实践探索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实践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个科学而完整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兼析认识与实践中的几种偏误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2006, (10): 5-11.  
    摘要1218)      PDF (1197KB)(1836)    收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对二者关系的认识和实践存在着一些偏误,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形成看作仅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所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的学科仅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五个二级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一一相对应,等等。分析这些偏误,在于进一步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间的关系,既要使课程建设区分于学科建设,也要把课程建设融入学科建设,更要把课程建设提到学科建设的高度,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8)
    12. 生活质量: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2005, (2): 19-23.  
    摘要1153)      PDF (2620KB)(1605)    收藏
    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方面。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稳步与普遍提高,不仅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落实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三者的根本体现,更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必须做到的"五个统筹"的具体落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
    13.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问题的新阐述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2004, (1): 16-21.  
    摘要1111)      PDF (594KB)(1546)    收藏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在党的十四大上确立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也不断趋于完善。如果说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提出了要求,那么,经过近10年的发展,到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则对怎样进一步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作了周密的部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4.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全球化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2003, (10): 50-54.  
    摘要1032)      PDF (2602KB)(1567)    收藏
    本文认为: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实质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一致的,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是经济全球化本质的一种实践形式。本文还对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作了分析,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要走出经济发展的困境,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加强自身的经济安全,就必须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反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15. 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分析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2002, (9): 17-22.  
    摘要969)      PDF (656KB)(1591)    收藏
    经济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一种划时代的全新经济发展观;发展中国家为确立这一全新的经济发展观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艰苦奋斗;目前,有必要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障碍和路径作出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关键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2002, (6): 16-17.  
    摘要1041)      PDF (326KB)(1502)    收藏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经济现实中的地位作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它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同时也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实际,如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成为劳动的重要形式等,提出了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的新课题。这一新课题的提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极其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年来,理论界对这一新课题作了多方面的深入探讨,取得了许多新成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17. 如何正确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2001, (6): 59-64.  
    摘要1262)      PDF (1249KB)(1665)    收藏
    从劳动价值论在《资本论》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思维行程中的发展,以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指导对现实的理解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认识劳动是价值决定的本原,劳动价值论是《资本论》理论体系中最抽象、最本质的部分,区分价值决定的本原与价值量的多少,是正确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18. 如何讲授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2000, (2): 29-35.  
    摘要1091)      PDF (831KB)(1549)    收藏
    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对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从成熟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全过程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几个方面的统一角度,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新的概括,从而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理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1998, (11): 58-59.  
    摘要3135)      PDF (176KB)(3389)    收藏
    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因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追求一时的经济繁荣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和资源匮乏这一后果既危及人类当代的发展,也危及人类未来的发展而引发的,因而人们往往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集中于自然生态的失衡方面,即如何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如何治理已经出现的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控制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维持新的平衡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探析
    顾海良,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1997, (5): 4-7,62.  
    摘要933)      PDF (976KB)(1631)    收藏
    本文认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既对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纵向分析,又对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横向比较,形成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经济管理方式的改革,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探讨了经济管理的两个基本层面,即国家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企业自身的管理方式的改革,同时也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拉丁美洲“依附论”简析
    张雷声
    《教学与研究》    1989, (3): 68-71.  
    摘要962)      PDF (1294KB)(1662)    收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拉丁美洲国家纷纷走上了独立和发展的道路,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拉丁美洲的社会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拉丁美洲国家的许多学者也纷纷著书立说,提出种种理论,探讨拉丁美洲国家社会经济不发达的原因,寻求拉丁美洲国家实现工业化的道路。60年代末期兴起的“依附论”就是其中较突出的一种理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