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导航切换
教学与研究
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荣誉
数据库收录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检索结果
结果中检索
(((张红[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论“新常态”下金融生态失衡的政府治理*
张红凤,张细松
《教学与研究》
Select
2.
“中国的明斯基时刻”会到来吗?
——一个文献评述的视角
张红梅,李黎力
《教学与研究》 2015, 49 (
2
): 98-105.
摘要
(
1720
)
可视化
收藏
“大衰退”之后,“中国的明斯基时刻”是否会降临成为争论的热点。争论主要围绕中国现今是否已经处于投机性融资乃至庞氏融资阶段,以及中国政府是否有能力防止明斯基时刻爆发这两个方面。然而在这两个方面,要么由于双方缺乏确凿的证据,要么因为双方均存在合理性,因而无法对中国的明斯基时刻是否到来做出预判。但事实上,按照明斯基的逻辑,试图预测明斯基时刻何时到来不仅意义不大,而且不太可能;相反,重要的是理解和关注背后导致明斯基时刻降临的“明斯基动态”。中国应该从明斯基动态着眼,继续不断着力于减缓乃至改善近年来这种动态加剧的局面,并积极关注各种局部突发性风险,及时有效地遏制其风险扩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
中国社会性规制改革的策略选择 ——基于改革实践与特征
张莹, 张红凤
《教学与研究》 2013, 47 (
11
): 45-52.
摘要
(
2134
)
PDF(pc)
(1643KB)(
1719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社会性规制改革是基于中国的特殊制度禀赋,并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与影响。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社会性规制历经四阶段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规制总量的过剩与不足、规制结构的非对称问题依然存在,削弱了中国社会性规制改革的效果,降低了整体的规制绩效。由此,需要从规制主体结构、规制立法、规制目标、规制方法与工具四个方面寻求中国社会性规制的改革策略,以提升中国社会性规制绩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4.
中国经济性规制改革的动态演进及现实选择
张晓莹1, 张红凤2
《教学与研究》 2012, 47 (
9
): 32-38.
摘要
(
1937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经济性规制改革是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展开的,其演进路径反映了制度变迁的阶段性特征。然而,路径依赖下的强制变迁特征导致规制供求失衡,规制改革面临诸多困境。因此,依据制约规制制度变迁的供求因素,寻求规制供求的动态均衡就成为经济性规制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5.
中国特殊制度禀赋约束下规制困境与规制治理结构的重构
张红凤, 宋敏
《教学与研究》 2011, (
9
): 31-39.
摘要
(
1409
)
PDF(pc)
(971KB)(
1792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规制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和制度安排,受到一国特定的制度禀赋约束。本文首先从经济、政治与法律、社会三个层面剖析了中国政府规制所面临的特殊制度禀赋约束,即"转轨期"的经济体制、尚待健全的政治与法律体制以及不发达的公民社会,然后探索了中国特殊制度禀赋约束下政府规制面临的困境,最后引入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视角,重构规制治理结构,以解决规制困境,提升规制绩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8
)
Select
6.
政府规制体制改革整体框架的构建:一个国际经验的视角
张红凤, 杨慧, 吕少华
《教学与研究》 2008, (
8
): 29-37.
摘要
(
1254
)
PDF(pc)
(1791KB)(
1750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中国规制改革的问题与难点,将中国规制改革置于西方国家政府规制动态变革的背景中,从规制变革的轨迹、方式、动因及基础四个方面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其成熟的经验,进而站在整体战略构思的高度,从经济学、政治学和行政法学三个视角来构建中国规制体制改革的框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0
)
Select
7.
陈独秀研究中若干争议问题述评
朱志敏, 宋传信, 张红
《教学与研究》 2006, (
9
): 63-71.
摘要
(
1252
)
PDF(pc)
(2368KB)(
1931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陈独秀研究中若干争议问题的缘起及不同观点,包括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形式主义”及“全盘反传统”、是否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及在中共建党史上的地位、“二次革命论”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对大革命失败的责任、托派问题、后期政治思想及其一生的评价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8.
西方政府规制理论变迁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
张红凤
《教学与研究》 2006, (
5
): 70-77.
摘要
(
1512
)
PDF(pc)
(1426KB)(
2370
)
可视化
收藏
迄今,西方国家的政府规制实践其经济经历了规制——放松规制——再规制与放松规制并存的演进过程,而社会性规制则呈现了持续加强的态势。在这一动态框架下,政府规制理论在“市场失灵与政府的矫正措施、检验规制政策的效果、寻求规制政策的政治原因、规制中的激励问题”四次主题转换的基础上,经历了公共利益规制理论、利益集团规制理论、激励性规制理论、规制框架下的竞争理论四大理论的变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90
)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