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检索结果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关于“新国际主义”的方法论辨析
    叶险明
    《教学与研究》    2012, 46 (12): 17-25.  
    摘要1941)      PDF(pc) (1776KB)(1697)    收藏
    我们应确立的“新国际主义”有四个相互联系方面的特征:不是简单地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口号打出去,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内在的价值诉求;不以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实现作为直接目标,而注重加强同健康的、开放的、理性的民族主义的联盟,把其关照点集中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和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斗争上,创造有利于和谐世界产生的因素、条件和关系;在国际社会生活中坚持和贯彻意识形态可超越性与不可超越性的辩证法,避免不必要的意识形态的争论,求同存异;以推动“全球问题”的解决为己任。为了从学理上搞清楚这方面问题,就必须从方法论层面上对民族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关系、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国际主义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国际主义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加以批判性的反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两部历史学笔记”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中的地位
    叶险明
    《教学与研究》    2011, (8): 5-12.  
    摘要1382)      PDF(pc) (377KB)(2245)    收藏
    "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中的地位就在于: 从侧重对作为"结果"的世界历史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到对作为"过程"的世界历史的研究,从而深化了关于"世界历史性联系"生成的认识;不仅对原始社会的认识更加准确,而且把东方社会进一步纳入到整个世界历史过程中来考察;内含着对"西方中心论"深刻批判的世界历史比较研究,深化了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统一与多样关系的认识;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更丰富、更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了关于世界历史发展前景的认识。但我们也应看到: 这两部笔记只是马克思为作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而进行的材料准备、整理和分析工作的一部分。"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这种特点也给后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8)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历史性与当代性
    叶险明
    《教学与研究》    2005, (9): 13-16.  
    摘要1204)      PDF(pc) (879KB)(1666)    收藏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哲学而产生的,也是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哲学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就直接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历史性”中。作者在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历史性”五个相互联系的规定性的过程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7)
    4.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想与现实
    叶险明
    《教学与研究》    2002, (9): 11-16.  
    摘要1729)      PDF(pc) (2289KB)(1819)    收藏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纵横两个相互联系方面的规定,应从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来把握。作者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人文本质和终极目的。“七一”讲话从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的分析,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80)
    5. 实践 真理 价值──评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叶险明
    《教学与研究》    1994, (6): 22-26.  
    摘要1078)      PDF(pc) (1264KB)(1638)    收藏
    有些实用主义哲学家在理论上时常自诩为马克思主义的同道,如美国着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胡克就把社威称为继承了马克思思想的“最杰出人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