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检索结果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语境的扬弃: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本质
    包大为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9): 43-53.  
    摘要184)      PDF(pc) (8609KB)(53)    收藏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历史语境的扬弃。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以来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却并不囿于这些经验所印证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历史唯物主义又是对近代各种历史科学的思想史语境的批判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关注了近代以来一切上层建筑尤其是意识形态的流变及其内在动力,却从未试图在伦理层面对其进行肯定或否定,无意于通过更新伦理和价值来纠正资本主义社会“礼崩乐坏”的抽象的历史性危机,更无意于回溯至原始共产主义般的初民道德的想象。作为历史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从自然的历史过程中提炼出客观性与普遍性,进而以作为历史实验的革命实践呈现出无产阶级解放自身与生产力的必然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公共性价值理念与实践指向
    包大为, 杨晓彤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1): 43-53.  
    摘要737)      PDF(pc) (2339KB)(156)    收藏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既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提炼出的治理法宝,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其理论价值不仅在于精准地把握了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公共性价值诉求,更在于锚定了建构治理主体价值基础、发挥制度优势的实践方向。在实践层面,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公共性价值理念意味着培育公共精神、优化治理主体权责关系和促进治理方式创新应用,以及由此形成的主体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辩证统一。当前,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更是要求我们以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为载体,促成不同经济主体的依存、互补、合作,并由此确保每个社会细胞健康活跃,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