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导航切换
教学与研究
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荣誉
数据库收录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检索结果
结果中检索
(((刘益涛[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毛泽东年谱(中卷)》与抗日战争史研究
刘益涛
《教学与研究》 1995, (
6
): 56-60.
摘要
(
991
)
PDF(pc)
(1535KB)(
1562
)
可视化
收藏
《毛泽东年谱(中卷)》(以下简称《年谱》)详细记述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发展和生平业绩。由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导地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年谱》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争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
《毛泽东年谱(中卷)》苦干史实说明(续八)
刘益涛
《教学与研究》 1995, (
5
): 65-69.
摘要
(
922
)
PDF(pc)
(1429KB)(
1738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于1944年9月6日到达重庆。赫尔利来华的一个使命是“使蒋委员长与美国司令官间的关系和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
《毛泽东年谱(中卷)》若干史实说明(续七)
刘益涛
《教学与研究》 1995, (
4
): 42-47.
摘要
(
978
)
PDF(pc)
(1470KB)(
1615
)
可视化
收藏
1943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通过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起草的解释“今年打垮希特勒,明年打垮日本”问题给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电报。 这句话最早是在1942年7月7日《解放日报》发表的经毛泽东修改审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纪念抗战五周年宣言》中公布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4.
《毛泽东年谱(中卷)》若干史实说明(续六)
刘益涛
《教学与研究》 1995, (
3
): 68-73.
摘要
(
880
)
PDF(pc)
(1796KB)(
1614
)
可视化
收藏
在1941年6至8月间,边区政府领导人和边区党、军领导人就财政经济一系列方针政策发生了分歧和争论。当时边区财政经济进入最困难的时期,6月发生一农民借雷电劈死人说怪话的事件,使毛泽东很震惊。毛泽东在处理好皖南事变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后,开始把注意力比较集中到经济工作方面,干预了这场争论,并支持了党、军领导人的意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5.
《毛泽东年谱(中卷)》若干史实说明(续五)
刘益涛
《教学与研究》 1995, (
2
): 48-53.
摘要
(
902
)
PDF(pc)
(1749KB)(
1602
)
可视化
收藏
1940年9月23日,毛泽东在杨家岭作《时局与边区问题》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党外资本主义是要发展的。边区有四种经济,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合作社经济、半自足经济。毛泽东说:新的国营经济,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资本主义,与傅斯麦的和列宁的都不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6.
《毛泽东年谱(中卷)》若干史实说明(续四)
刘益涛
《教学与研究》 1995, (
1
): 72-77.
摘要
(
889
)
PDF(pc)
(1847KB)(
1764
)
可视化
收藏
1940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山西新旧军的磨擦问题。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我们对山西新旧军的磨擦问题,采取强硬的方针是对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7.
《毛泽东年谱(中卷)》若干史实说明(续三)
刘益涛
《教学与研究》 1994, (
6
): 59-60,67.
摘要
(
951
)
PDF(pc)
(1396KB)(
1531
)
可视化
收藏
斯诺(本书第138-139页)斯诺第一次访问延安是在1936年7月至10月。1939年9月斯诺又来到陕北,在陕北第二次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邀请斯诺到家里作客进行长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8.
《毛泽东年谱(中卷)》若干史实说明(续二)
刘益涛
《教学与研究》 1994, (
5
): 42-47.
摘要
(
968
)
PDF(pc)
(1663KB)(
1701
)
可视化
收藏
1939年2月的一天晚上,毛泽东会见美国合众社记者罗伯特·马丁,大约谈了两个多小时,当时请抗大校部交际科的吴青作翻译,马丁本人作了英文记录。事后,马丁根据记录用英文写了毛主席的谈话要点43条,再由吴青译成中文,经毛泽东的秘书和培元交毛泽东审阅。因此,这篇谈话要点虽是外国记者整理成的,但其丰富的内容、鲜明的观点是毛泽东认可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9.
《毛泽东年谱(中卷)》若干史实说明(续一)
刘益涛
《教学与研究》 1994, (
4
): 59-63,72.
摘要
(
979
)
PDF(pc)
(1744KB)(
1761
)
可视化
收藏
八、指出前方军分会10月8日指示有原则错误(本书第31页)前方军分会(后称华北军分会)是1937年8月29日由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的军事领导机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0.
《毛泽东年谱(中卷)》若干史实说明
刘益涛
《教学与研究》 1994, (
3
): 53-58.
摘要
(
1106
)
PDF(pc)
(1460KB)(
1763
)
可视化
收藏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详细论述毛泽东的思想和生平业绩的编年体着作。《年谱》使用了大量珍贵、翔实的档案材料,包括中央会议记录等最具权威的文献,澄清了一些出版物中关于毛泽东生平业绩的失实记述,对于了解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参加《毛泽东年谱中卷》即抗日战争部分的编撰工作,在编撰过程中对有关史实曾详加考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1.
毛泽东与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
刘益涛
《教学与研究》 1993, (
6
): 43-47.
摘要
(
1084
)
PDF(pc)
(2004KB)(
1698
)
可视化
收藏
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的第一次精兵简政。毛泽东非常重视这一“极其重要的政策”,就此作过不少指示、讲话,并写文章专门论述这个政策的重要性。总结这一历史经验,不仅对于研究毛泽东生平和思想,而且对于我们贯彻执行党在十四大提出的机构改革的艰巨任务,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2.
对皖南事变前国际背景问题的一点看法
刘益涛
《教学与研究》 1987, (
1
): 45-47.
摘要
(
1046
)
PDF(pc)
(808KB)(
1614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许多党史讲义和有关皖南事变的专著或论文,在谈到皖南事变发生前的国际形势问题时,几乎都认为当时德意日和英美等国际力量都在拉蒋介石,国际形势对蒋介石十分有利,所以蒋介石趁机制造了皖南事变。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事实上在皖南事变发生前夕,日本已经放弃了拉蒋的方针,当时的国际形势对蒋介石不是很有利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3.
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家庭问题的重要思想
赵福亭, 刘益涛
《教学与研究》 1984, (
1
): 4-9,57.
摘要
(
965
)
PDF(pc)
(1540KB)(
1574
)
可视化
收藏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九十周年诞辰之际,本期《教学与研究》选登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中的致秦邦宪同志和致刘少奇同志的两封信。这两封信,特别是前一封信,是第一次公布的毛泽东同志专门讲家庭问题的珍贵文献。毛泽东同志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对家庭问题的精辟论述,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家庭问题,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4.
对湘赣边秋收起义若干问题的看法
刘益涛
《教学与研究》 1982, (
4
): 52-55.
摘要
(
1001
)
PDF(pc)
(1474KB)(
1624
)
可视化
收藏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多年来已有许多论著对这次起义作过详细的研究和评述,这对我们了解这次起义的具体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