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检索结果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动因、内涵与路径
    辛向阳, 吕耀龙
    教学与研究    2024, 58 (11): 5-13.  
    摘要34)      PDF (8005KB)(11)    收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厘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主要动因、丰富内涵及实践路径,深化对改革与制度之间互动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的认识,准确领会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提升现代化治理效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制度动力和制度保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马克思《博士论文》对世界起源问题的解决
    辛向阳, 吕耀龙
    教学与研究    2023, 57 (11): 38-45.  
    摘要211)      PDF (6097KB)(120)    收藏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博士论文》创作时期是其批判宗教的重要阶段,这可以通过研究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戴维·麦克莱伦对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研究、马克思早年履历以及马克思自身早期文本来确证。《博士论文》通过提出原子偏斜创世说,分别将构成物体的质料的原子和原子的排斥确立为原子偏斜创世的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将上帝逐离创世现场,有力驳斥了基督教上帝创世教义、解决了世界起源问题,既初步实现了宗教批判,又确立了《博士论文》唯物的哲学立场,为唯物史观的发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
    辛向阳
    教学与研究    2022, 56 (10): 20-24.  
    摘要1533)      PDF (3213KB)(323)    收藏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路径是多方面的。从文明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华文明的内在精神特质生机盎然,使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变得无比强大;从民主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能够调动起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从法治的角度看,我们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跳出了一些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陷阱,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现代化顺利推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 国家观及其现实逻辑
    辛向阳
    《教学与研究》    2015, 49 (9): 62-70.  
    摘要2460)      PDF (7477KB)(2802)    收藏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国家学说创立的起点。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关于国家观点的扬弃,提出了自己的国家理论。马克思认为,政治国家由市民社会决定,市民社会则由本质上就是资本所有者等级的“产业等级”来决定;市民社会的政治国家归根结底就是维护私有制的制度体系,应当通过一场真正的革命,建立人民主权性质的民主制度。依据马克思的国家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注重公民政治品质的培育;要防止政治权力异化于人民和官僚政治形成自己的特殊利益;要坚持人民主权,让人民更多地参与国家事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怎样认识当代西方民主理论
    辛向阳
    《教学与研究》    1993, (5): 52-57.  
    摘要931)      PDF (1692KB)(1581)    收藏
    资产阶级思想家一向以西方民主制的“完美”而自炫,声称西方“自由和民主的价值观在世界各地极有魅力”,是一张对付共产主义的“王牌”。他们不遗余力地宣扬什么西方民主制是“普照之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他们更加鼓吹西方民主是“不可战胜的”、民主将终结于西方民主这一形态等一类的“神话”。这些,确使一些人产生了一定的迷惑,确有廓清思想迷雾的必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6. 民主社会主义与当代两大社会制度的斗争
    许征帆, 辛向阳
    《教学与研究》    1991, (2): 19-24,81.  
    摘要961)      PDF (1435KB)(1532)    收藏
    考察一种思想政治思潮,判明其阶级实质和社会作用不能以它的自我标榜为依据,不能跟着它的表面文章打转。应该研究这种思潮的整个表现和实际效应,识别历史和现实在它身上打下的烙印。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是第二国际后期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民主社会主义在当代两大社会制度较量中的表现,与它的前身往日的表现是一脉相承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趋同论”与民主社会主义
    辛向阳
    《教学与研究》    1990, (5): 44-50.  
    摘要1105)      PDF (1647KB)(1496)    收藏
    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党所奉行的一种现代改良主义思潮。它作为一种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形成于1951年。一般认为,社会党国际成立大会上通过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的宣言(又称《法兰克福宣言》)是其形成的标志。“趋同论”是一种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能相互融合,趋同为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制度的理论。1961年,它首先由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系统阐述和提出。其鼻祖则为美国经济学家约·熊彼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名词简释(五则)
    晓舟, 辛向阳
    《教学与研究》    1989, (1): 78-79.  
    摘要953)      PDF (728KB)(1489)    收藏
    当代西方未来学理论中一种比较流行的新型社会发展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 1919~)提出,他于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是后工业社会理论的代表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名词简释(四则)
    辛向阳
    《教学与研究》    1988, (6): 61-62.  
    摘要913)      PDF (629KB)(1470)    收藏
    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原称“法国式的社会主义”。1976年法国共产党第22次代表大会正式确定的战略目标。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法共在其行动纲领《香比尼宣言》中就有此思想萌芽。1973年法共总书记马歇在《民主的挑战》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法国式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并给它下了简单的定义:“民主的社会主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趋同论”述评
    辛向阳
    《教学与研究》    1988, (3): 68-74.  
    摘要1057)      PDF (2750KB)(1619)    收藏
    自1961年丁伯根提出“趋同论”以来,国外一些学者提出了许多有关两种社会制度正在趋同的理论。本文试就“趋同论”的由来、流派和基本内容作一概述和评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11. 国外关于战后西方工人阶级发展变化的若干观点
    辛向阳, 杜江波
    《教学与研究》    1987, (4): 59-63.  
    摘要942)      PDF (1835KB)(1534)    收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泛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原有的产业结构、生产组织、工作方式、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新变化,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现代工人阶级力量、结构的变化。怎样看待战后西方工人阶级的这些变化,国外各种不同的政治派别、政治力量以及它们的理论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观点,现仅就我们了解的情况略述如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